建供应链同盟是打赢“海外战”的可行之道

2013-1-6 10:5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张玉 蔡璐
    近年来,随着海外市场的逐渐开放,许多中国制造企业纷纷展开了海外扩张计划。但包括华为、中兴等中国制造企业也在2012年深受欧美排挤之苦。再加上国内外文化的差异,以及企业运营体系问题,使得中国制造企业一直都受困于无形的阻力与压力。
    中国制造企业该如何解困于被 “排挤”的局面?该采取何种策略打赢这场 “海外战”呢?在海外市场建立供应链同盟是一大解决之道。
    以英特尔公司为例,英特尔作为一家美国半导体芯片制造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能够拥有一片自己的本土领域,与中国相关企业在采购、生产、加工等环节建立深入合作,实现了供应链本土化战略结盟。英特尔公司聘请了诸多的本地高管与基层员工,进而逐渐在中国市场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当中国制造企业实施海外扩张时,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与当地企业建立起业务合作的关系,达成供应链上的利益同盟。例如,采取生产外包的方式,将自身的非核心业务或加工方式外包给当地供应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够分散生产风险,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将生产业务外包给当地供应商的作法,是中国制造企业与当地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运营战略。这种供应链上的利益同盟,或许可使中国企业免受当地企业的 “排挤”。
    同理,在海外扩张战略中,还可以将采购和物流等服务环节等外包给当地相关企业。
    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作为一家美国大型零售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也同样采取了供应链联盟的策略,以此在中国零售市场中站稳了脚步。美国沃尔玛进军中国市场后,如今已将采购业务委托给了第三方香港利丰公司来经营,并且双方还签订了一系列的采购安排协议。这一采购同盟战略中,沃尔玛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分散采购风险、降低物流成本,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这种供应链联盟,使得沃尔玛成功地立足于中国市场中。
    供应链同盟,不仅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免受本土企业 “排挤”,赢得更广业务领域的重要策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