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当前是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时机

2012-7-28 13: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隋秀勇
【编者按】
    欧债危机还在持续发酵,中国对外贸易和物流业仍在遭受冲击。但危中有机。面对人民币和日元直接兑换等利好因素,中国物流业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此话题作了高屋建瓴的分析。
    自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完善人民币兑日元的交易方式,开展人民币兑日元直接交易。这意味着日元成为继美元后,第二个与人民币开展直接交易的主要外国货币。这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进展。“这对中国物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人民币和日元直接交易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
    中国和日本分别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货币直接兑换是两国国际经贸人士期盼多年的。在此之前,中日两国的贸易都是通过美元结算,需要向美国联邦储备局支付手续费,导致中日两国的交易成本增加。
    魏建国秘书长预计,按照中日两国的经济体量,在贸易方面实现货币直接兑换,可以节省40亿~60亿美元的兑换手续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能为企业降低时间成本和带来很大的交易便利,有利于中日扩大双边贸易。货物贸易的繁荣也将推动我国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不过,魏建国秘书长也指出,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在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和操作程序还没有跟上,人民币与日元可以直接交易,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物流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如海运、航空货运,快递企业,虽然在国内的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是在国际市场的运营,有相当一部分的业务操作,需要依靠当地物流相关企业的协助。而且,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区的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实现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兑换还有一定的难度。
    当前本土物流企业大部分还是以国内业务的运营为主,除了中远、中外运长航等航运企业,真正走出国门的物流企业屈指可数。“中国不能单靠货物贸易,物流‘走出去’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表现。”魏建国秘书长表示,当前是我国物流“走出去”的最好时机。
    我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1992年,我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不到10亿美元。这一数字到2000年增长到100亿美元,2008年超过了1000亿美元。预计3~5年之内,可能会超过日本,达到3000亿美元以上。在加大与非洲货物贸易的基础上,如果能加强两者之间的物流等服务贸易合作,这将为我国物流企业营造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魏建国秘书长也坦承,与货物贸易的顺差相比,服务贸易一直是处于逆差的状态,在物流服务贸易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在加大物流贸易的时候,对服务贸易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外贸也要进行产业升级,改变进出口结构,优化进出口商品。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能提升外贸产业的竞争力,而且服务贸易也会极大带动内需的增长,改变目前内需不振的状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几乎占到GDP的半壁江山,而我国还不到30%。也就是说,我国的服务贸易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扭转物流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的被动局面?魏建国秘书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出台政策。扶持服务贸易,特别是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在税收环节,可以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给予企业一定幅度的减免;另一方面,对从事物流服务贸易的企业,给予一些政策扶持。这都将极大促进我国物流服务贸易的发展。二是搭建平台。以美国为例,其公路运输的空驶率很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平台。在这方面,我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力度制定出相关物流服务贸易系统的、长期的发展规划,使包括公路运输在内的多种运输方式,通过全国性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有机衔接,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三是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专,通过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赢得客户的青睐和信任,加快“走出去”的能力与步伐。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