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道撑起江津拓展之梦

2011-4-7 12: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5 年前,在江津的柏林镇东胜村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村民刘远胜看中这里山好水好的自然条件,承包了一处鱼塘。辛辛苦苦经营了一年,鱼丰收了!他乐呵呵地准备把鱼运到城里卖个好价钱,谁知却因为出村的土路坑坑洼洼,一路颠簸到城里的时候,新鲜的活鱼大部分成了死鱼……“无路可走、有路难行”的交通状况,“丰收难增收”的残酷现实,使修路成为老百姓最迫切的期盼!为此,十一五期间,江津交通抢抓发展机遇,提出了“融城”、“带乡”、“兴水”加“服务”的“3+1”发展思路。 
  围绕这个目标,江津交通努力拼搏,五年间,全区新建改建公路桥梁等120 多个项目捷报频传: 
  “融城”——已建成的江津长江大桥、观音岩长江大桥、在建的迎宾长江大桥和拟建的几江长江大桥,将实现“一江两岸”的完美连接。津马大道、九江大道、西江大道、外环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实现了与重庆主城的无缝接轨,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 带乡”——农村公路以每年200 公里的速度强势推进,镇街通畅率和行政村通达率已分别达到100%,行政村通畅率达到86.5%,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兴水”——纵贯全区的127 公里长江黄金岸线,丰富的内河航运资源,星罗棋布的水运码头,见证了江津航运事业的繁荣兴盛;“服务”——随着一条条公路由窄变宽,路面由黄变黑,公交车、客运班车开进了偏远的村庄,城里人回家、乡亲们进城、做买卖、走亲戚、看病、办事、走南闯北,再也不用徒步泥泞,爬坡上坎了。山里的新鲜蔬果进了城,城里的工业产品下了乡。小货车、小汽车、摩托车成了大家勤劳致富的好帮手,乡亲们的生活也随着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富裕了。 
  在江津交通发展的过程中,区交委主任夏昭禄同志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他说:“修路架桥,造福子孙后代,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把好事办好!”五年间,夏昭禄带领交通“一班人”,常年奔波在工地。五年后,头发由黑变白了,公路却由黄变黑了!在全区数千公里公路线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领导带头,员工争先,江津交通建设,凝聚了大家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2007 年的初冬,在贾百路、仁西路等农村公路硬化改造前,交委公路建管科的同志们冒严寒、顶风雨,起早摸黑进行放线测量的情景。那个初冬,阴雨绵绵,雨水夹杂雪花,天气奇冷。负责放线测量的同志们,每天天刚亮就得出发,天黑尽了,才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临时租住的农舍,吃完农家的粗茶淡饭,他们两人一组,轮流用唯一的洗脚盆泡着冻僵的脚,热气蒸腾中,他们似乎忘却了一天的劳累和疲惫。 
  可农舍简陋,寒夜难捱,单薄的棉被,常常使他们半夜冻醒,醒来便再也无法入睡,只有蜷成一团迷迷糊糊地捱到天亮…… 
  87 公里农村公路,41 天徒步奔波,建管科的同志们胜利地完成了测量任务。这87 公里中每一米道路,都是他们用心血丈量出来的! 
  2009 年的夏天,在江津油滩公路改建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交通技术人员曾头顶烈日,终日守在施工现场,沿途查看工程质量,实地检查施工细节。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负责公路建设的同志们在气温高达40 度的情况下,忍受着沥青铺撒现场冒起来的一股股刺鼻呛人的热浪,大汗淋漓地战斗在热火朝天的铺筑现场。当问到他们,公路建设这么苦,这么累,为什么还这么执着时,他们说:“要干好这项工作,肯定得吃苦、奔波、受累,习惯了就好了!”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江津交通,连续14 年荣获重庆市公路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集体和“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建设先进集体。 
  江津交通人,为了“畅通重庆”目标的实现,他们不畏严寒酷暑,以“甘当铺路基石,勇做开路先锋”的豪情壮志,辛勤奔波在辽阔的江津山川,是他们,用汗水铺筑起一条条致富之路、腾飞之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