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奋进建中心 水运发展创佳绩

2011-4-7 12:3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一五”全市水运系统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蓄水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等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求实创新,克难奋进,水运发展再创佳绩。 
  水运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指标实现翻番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运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建立了新格局,实现了新突破。2010 年水运经济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货运量9660 万吨,是2005 年的2.5 倍,年均增长20.1%;货运周转量1219亿吨公里,是2005 年的3 倍,年均增长25.2%;港口货物吞吐量9668 万吨,是2005 年的1.8 倍,年均增长13%;其中外贸吞吐量288 万吨,是2005 年的1.5 倍,年均增长8.3%;集装箱吞吐量56 万标箱,是2005 年的2.6 倍,年均增长20.8%;滚装汽车吞吐量56 万辆,是2005 年的1.5 倍,年均增长8.4%。水路货运平均运距从2005 年的1000 公里提高到2010 年的1262 公里,平均运距内河最长。全年完成水路货运周转量占重庆全社会总量的60.6%,继续稳居全市综合运输体系第一位。 
  建设投资大幅增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十一五”全市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规划投资114 亿元,完成投资145 亿元,是“十五”期总投资的4.8倍。 
  航道通过能力显著提高。以“一干两支”为主的内河航道体系基本形成。“十一五”全市新增航道里程229公里,总里程达到4451公里,四级以上航道占17.4%,支流对干流货运量贡献率由10%左右提高到20%。 
  港口功能结构更加优化。相继建成主城寸滩、万州江南、巴南佛耳岩、涪陵黄旗等一批5000 吨级大型化、专业化港口,果园港、新田港等重点项目开工,基本形成以“重庆主城、涪陵、万州”三个枢纽港区和“江津、永川、合川、奉节、武隆”五个重点港区为龙头的港口体系;生产性泊位从2005 年的1392 个减少到2010年的833个,而货物和集装箱通过能力分别增加6400 万吨、175 万标箱,达到了1.3 亿吨、200 万标箱,是“十五”末的2 倍和8 倍,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机械化趋势明显;专业化泊位占总通过能力比重提高到42%,港口结构更加优化。 
  支持保障系统逐步完善。实施了大宁河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工程,按三级航道标准配布了一类航标、全套VHF 船岸通信系统和航道视频监控系统;乌江彭水电站至龚滩段41 公里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在嘉陵江河口段试验推广了航标遥控遥测系统,嘉陵江河口至北碚68 公里、乌江河口至白涛27 公里航道实施了夜航航标配布;在支流航道桥区、滩险等重点航段推广视频监控系统并实行重点设标,助导航设施有效覆盖。 
  加快船型标准化,水运结构不断优化 
  运力结构不断优化。货运方面,运输船舶从2005 年的4052 艘、240 万载重吨发展到现在的4300余艘、480 万载重吨,全市货运船舶平均吨位由2005年的870 载重吨提高到2010 年的1700 载重吨,居全国内河第一。客运方面,普通客运船舶逐步被一批世界级内河豪华邮轮替代,内河五星豪华邮轮从8 艘发展到12 艘,其中最大豪华邮轮吨位已达1 万总吨,三峡旅游客运实现上档升级。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引导企业实施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加强与货主的战略合作,促进航运产业向综合物流延伸。水运企业从2005 年的288 家发展到2010 年452 家,营运船舶公司化程度达到95%,公司平均运力从2005 年的8000 载重吨提高到1.6 万载重吨,10万吨以上运力的企业发展到10家,企业规模明显增大,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新型运输方式发展迅速。积极培育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运输方式,集装箱、化危品、滚装运输等专业化运输方式发展势头迅猛,重庆成为长江内河运输方式最为齐全的地区。集装箱运输企业、船舶、箱位数分别从2005 年的6 家、104 艘、1.5 万标箱发展到现在的25 家、186 艘、3.4 万标箱;化危品运输船舶、运能分别从2005年的84艘、12.6万载重吨发展到目前的115 艘、30.4 万载重吨;商品车滚装运输船舶、车位分别从2005 年的7 艘、2800 车位发展到目前的10艘、4272车位。 
  加大资金投入,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全市自2003 年7 月起已连续91 个月未发生一次性死亡10 人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年均死亡人数下降到20 人以内,水上死亡人数从占全国的20%下降到5%,确保了水运行业的安全发展。 
  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全市水运企业经营资质检查率达100%,对经营资质保持不好、服务质量差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30 余家水运企业及200 余艘船舶分别进行了停业和停航整顿。同时,评出17 家守信重诺的诚信企业。 
  强化港口经营资质管理,建立完善港口安全评价专家库,完成化危品码头安全评价129 个。全市29 个船检机构五年共审查各类图纸847 套次,检验各类船舶25178 艘次、船用产品67420 套次,未发生一起船舶检验质量事故。出台重庆市水运建设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制度,在全国率先与部级信用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将履约能力差的10 余家单位清理出场。水运工程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未发生1 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质量监督一次抽查合格率达到87.2%,比2005年提高7个百分点。 
  运输保障能力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水运服务我市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水运完成全市90%以上的进出口外贸物资运输,周边省市货物中转量占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的35%,成为我市对外开放和周边省市对外发展的重要通道。二是水路运输关键时期的组织保障能力增强。协调解决了1500 艘次集装箱快班轮优先过闸,出色地完成了三峡船闸完建期的运输组织工作和“5.12”大地震期间救灾物资的及时运送工作。三是水运企业标准化运力发展融资难题破解有力。充分利用市政府水运发展资金,每年投入4000 万元,采用担保贷款方式,积极引导水运企业重点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船舶。迄今帮助11 家水运企业成功融资3.7亿元,建造标准化船舶50艘,共25万载重吨。 
  引导水运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成效凸显 
  推进水运低碳、绿色发展。重庆内河船型标准化项目被列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行业第二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向全国推广,双尾、球鼻首、低转速大直径螺旋桨技术等节能船型、新技术、新工艺在标准化船舶中得到广泛应用。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水运科学发展 
  建设水上交通管理监控系统、水上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水上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开发重庆市港航综合信息、港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完成“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通航关键技术”、“乌江航运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三峡库区航运安全环境仿真系统研究”等交通运输部西部科技项目;开展“三峡库区运输船舶节能实用技术研究”、“重庆水运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及政策研究”,提高了科学发展水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