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铁业不要太迷恋拐点

2011-11-8 5:5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铁矿石价格近一段时间以来一路向下,又开始向着买方市场倾斜。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代表国内77家大中型钢企的中钢协日前表示,打算和三大矿山谈谈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都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看来用不着,2、3年形势就为之一变。一度偃旗息鼓的议价权又重新回到中钢协的表述中。
    矿商暴利,钢企薄利,一年更甚一年,搞得国内钢铁行业的利润还比不上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
    在定价方面,三大矿山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并滥用透支这种话语权,往往是狮子大开口向钢企开出价格,不同意就断供,不惜跟钢企把关系搞得很僵。同时操纵航运市场来人为制造市场的波动,盘外招和阴招迭出。
    基本上,国内钢企辛辛苦苦1年是给矿商打工了。因此,对于在铁矿石定价机制上谋取更大的议价权,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矢志的目标。
    议价权要争,不过有了过去2、3年的经验,大概知道,议价权这个事还真不是吹个胡子瞪个眼,发两句狠话就能够实现的。
    9月20日,中钢协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庆功厅”发布了中国的铁矿石指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压阵,规格很高。尽管官方很高调,中钢协自己却很低调,知道这个指数需要走的路程还很多。在商言商,国内企业必须要学会和国际的“坏孩子们”打交道,毕竟在市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很难得到。
    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就特别在意和强调铁矿石市场的拐点,希望藉此一举翻身,从钢企求着矿商发货变成矿商求着钢企收货。
    铁矿石市场究竟会不会逆转,难以断然下结论。就以钢铁产能为例,我国粗钢产能在2、3亿吨的时候就有人高喊过剩,结果一路过剩下来,在2010年,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2亿吨,依然没有看出有什么过剩的苗头。铁矿石市场同样不可能得出一个关于未来若干年的精确预测结论,太过盲从于形势的转变,反而不利于国内钢铁行业在谈判中真正锻造出议价权。
    目前,国内铁矿石定价机制“百花齐放”,季度定价、月度定价和现货定价并存。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合同的脆弱。在矿价大幅下降的时候,合同就可以不作数,纷纷毁约。这一幕似曾相识。2008年年底,也是由于当时的现货价格大幅下跌,与年度协议矿的价格形成倒挂,国内钢厂纷纷拒绝履约。
    尽管我们对三大矿山的市场操控行为非常不满,但是在矿价处在上升通道时,合同对于三大矿山而言依然还是有效的,只不过在订下一个合同时会大幅提高合同价格。
    如果铁矿石合同不能在买卖双方之间取得信任,那么当前铁矿石定价机制势必将加速走向全现货定价,也就是像石油价格一样金融化。
    国内的钢铁行业需要改进的东西很多,如何摒除短视行为,遵守企业的契约精神,如何做好应对金融市场的挑战,只有做好“己和”,而不是仰仗天时,全球最大铁矿石买家的优势才能在谈判桌上变为胜势。(韩哲)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