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构建适应区域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2011-11-14 22: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铜池一体化是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部门“对接”、“融合”和“换代升级”,达到扬长避短,发挥区域整体优势的目的。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铜池一体化中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新的发展观念,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技术手段,担当起发展先锋的重任。 
  一、立足现有条件,加快对接步伐 
  交通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铜池一体化首先需要交通的无缝对接,只有实行“血管”的吻合与畅通,才能让新的区域体健康发展。针对以前各自独立的交通体系,眼下最紧迫的就是尽快启动交通设施的对接,形成新的循环和畅通机制。一是实行现有交通网络的对接与匹配。“十一五”期间,铜陵市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从高速公路、骨干道路和村村通三个层面同时推进,构筑“六纵六横”新格局,打造铜陵市半小时通行圈,实现“过境高速化,区域干道快速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的目标,促进了以沿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铜陵成为皖中南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初显雏形。因铜陵和池州两地的经济水平、地形地貌和交通布局的不同,势必在交通功能的发挥上有所不同,围绕由“竞争”到“合作”的转变,必须对原有的交通网络加以对接与匹配,从铁路、公路、水路和港口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吻合”,达到新的“内联外畅”。二是实行交通运输体系的对接。因受管理体制的约束和影响,铜池两地的长途客运、出租车和公交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是不同的,特别是公交的服务范围十分有限,行政区域的不同成为公交对接的“鸿沟”;而铜池一体化,则必然要求原来的“两个交通辐射带”变为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整体和“同心圆”,特别是九华山机场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建立,使公交一体化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打造新的公共交通服务与保障体系是交通部门面临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三是实行交通管理方式的对接。交通网络和交通运输体系的对接,也就要求交通管理方式的必然对接,否则,就会产生跛腿现象,甚至妨碍一体化的进程。在遵守国家交通法规的同时,立足铜池交通一体化的思路,对目前的管理方式进行大胆的改进和调整,在项目申报、行政审批、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磋商和沟通,建立通报、协商制度和应急保障机制,实现互助共赢的目标。 
  二、优化布局,构建适应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在未实行一体化之时,铜池两地的交通运输布局,主要立足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而要适应一体化的需要,就必须对原来的交通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铜池一体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铜陵的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而池州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旅游。就当前而言,铜池两地的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铁布局已定,在短时期内调整的可能性极小,因为这不仅受行政管理体制和巨额资金投入的制约,而且受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国家整体交通布局的制约。正因为如此,在现有条件下,能调整的只有公路、水路和港口,在这三者当中由于水路和港口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只有公路调整的空间相对较大。布局的调整,不是说推倒重来,更不是全盘否定,而是通过两地路网的优化,构建快速、便捷、安全和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区域通行圈”,以便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实现整个皖江城市群的共振,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 
  优化交通布局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有利于铜池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铜池两地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融入长三角。优化交通布局必须考虑现有路网和结构,必须考虑铁路、高速、高铁和长江水运整体功能的发挥,必须考虑“两山一湖”旅游带的整体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辐射和拉动作用。眼下比较可行的是:依托现有的大通上水桥立交互通,结合九华山机场、江南产业集中区、大通古镇边的长江支流,兴建一个集陆路、水路和航空于一体的大型换乘中心,并以此作为铜池两地交通对接与相融的纽带。这样不仅可以尽快解决行政区划带来的障碍,而且十分有利于两市在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城市产业、城市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市民出行的对接,有利于两市的靠拢与融合。 
  三、同步协调发展,凸显区域交通优势 
  铜池两地都在长江南岸,都处在“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带,也都处于武汉到上海的中间点。合铜黄高速、沿江高速、铜九铁路和在建的宁安城际铁路,将铜池两地的交通网络联在了一起,皖中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要促进铜池一体化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凸显和发挥区域交通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所谓“同步”就是指两地交通建设的规划、建设标准、管理模式以及相关政策在时间、空间和适用范围上的有机衔接,不能产生落差现象。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区域整体交通优势的发挥是受彼此交通状况制约的。为此,铜池两地在交通规划的总体思路上必须由原来的两个中心向一个“轴心”转变,具体地说,这个“轴心”就是服务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两地的交通建设标准必须在等级、质量及配套设施方面相匹配,不能因为行政区域“界”的存在,而有“两重天”现象;在管理方式上力求一致性,避免各唱各的调;在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上,应考虑统一性或相近性,打破行政壁垒,实现互利共赢。所谓“协调”,就是通过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机制,来解决两地交通在对接、相融、升级配套中的矛盾与问题,达到高效、和谐的目的。就交通的属性与职能而言,在推进铜池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交通协调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它除了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之外,还要有相应的机制保障、政策保障。协调的内容包括:交通资源的共享、行政审批的互认、交通要素的趋同和运作流程的顺畅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