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新起点:彰显“常州特色”

2011-10-20 3: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林振强
    北携长江,南衔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常州虽然名气上不如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响亮,但自身放射出的光芒并不逊色。20世纪70、80年代,常州是“苏南模式”发祥地之一,曾创造出一个个工业奇迹。随后全国兴起的“中小城市学常州”热潮,让更多人认识了这座南方城市。
    如今,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长三角,正面临全球产业调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常州及长三角地区内的大部分城市,也都面临着一个共同课题——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常州正大踏步走出“老常州”的城池,在传统优势产业之外,开始在物流领域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空间巨大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常州以前“重生产轻物流”,对物流业发展意识不够,对物流业规划滞后,使得目前物流发展水平距离真正的“现代物流”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近年来,常州物流企业在数量、规模上都在壮大,但其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仍然比较简单,物流服务内容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等单项或分段运作上,物流软硬件技术水平都还欠缺,物流信息的运用、加工、处理能力很弱,物流的统筹策划、精细化组织与管理等明显不足,增值服务效益不高。这使得物流企业很难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优势。
    物流服务水平不高,使得制造业与物流业难以真正联动发展。常州市的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虽然也在与物流企业合作,把运输、仓储等业务以外包形式委托给物流公司,但这些企业内部的物流及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等等,仍然由本企业自己亲自负责运营,真正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常州物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存在的不足,实际也是中国物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各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未来的常州物流业发展面临着广阔的前景。
基础雄厚
    多年来,常州一直是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外商投资密集区、区域物流中心区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来看,常州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水路、航运基础设施等综合交通网络功能齐。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常州在全国物流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物流业发展方面,常州也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根据统计,2010年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976.7亿元,跨入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城市前十名,其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都位居江苏省前三位。2010年常州市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0.01%,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82%,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高。常州市物流业运行情况良好,行业继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和国内许多地方一样,随着国家扶持政策陆续出台,物流业成为各方投资者高度关注的领域,常州的物流基础设施也随之得到快速更新和发展。据统计,常州市工商注册的物流企业现已达1万余家,其中年物流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由2005年的8家发展到2010年的近百家,形成了50余个特色物流基地。目前常州市仓储物流用地基本形成了“三个保税区、四个铁路货场、五个综合物流园区”的总体格局。超亿元大项目的相继投入和竣工、物流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为常州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专家断言,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高度集中的制造业模式必然向高度集中的现代物流业模式转变,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际化都市的一个标志性产业。而物流业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一系列扶持政策陆续出台,这成为常州市决心推动代物流业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
发展关键
    业内专家建议,常州需要通过构建第四方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物流相关资源,打造一个集合物流、金融、信息、人才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交易中心,进而形成一个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动的现代物流体系。这样的路径值得去探索,前景也值得期待。但因为常州物流水平对其自身和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必须更加全面和深入。
    《江苏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把江苏打造成“现代物流强省、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业核心区和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先导区”。这一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常州将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5年,江苏将着力培育“四核五带”的物流空间布局,其中常州不仅处在五大物流带(五带)中的“沿沪宁线物流带”,还和苏州、无锡一起组成“苏锡常”板块,被纳入四大物流枢纽 (四核)之中。
    此前出台的《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也提出,要紧密结合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特点,建设常州、南京等7个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根据规划,常州和和苏州、无锡将组成“苏锡常物流枢纽城市群”,定位于长三角及华东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群。在常州物流业发展的重点上,也给出了方向——常州宜设置为以区域性国内物流为主兼顾国际物流的物流枢纽城市,突出产业集聚区及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的优势,大力发展配套物流,吸引周边与苏北地区及国内其他地区货物在常州集散中转。
    在建设现代物流交易中心,架构现代物流体系的过程中,常州应对区域政策和协调发展进行重点考虑。此外,还应重视城市自身发展对物流业产生的新要求。例如,2010年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比2009年增长18.5%,增速较去年上升1.8个百分点。然而常州市城市配送总量规模虽不断扩大,但配送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是个体企业自营配送,集约化程度低。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物流与常州城市物流对接的需要,常州迫切需要建立公共性的配送平台,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因此,常州应在建设物流园区项目时,重点将城市物流功能纳入其中。
    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已成为一些城市发展物流业的首要选择。如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定位于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就要既协调当地的企业、各类市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又要和本省或其他地区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物流信息交流。
    物流行业人才培养,是发展物流的关键。目前常州市和国内其他省市,都有众多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社会教育机构,都在培养物流业技能型、管理型的人才,但与物流企业对接时却存在不小的障碍,经常出现“物流人才找不到合适工作,物流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如果能将物流园区项目打造成一个物流人才培养、储备和交流的平台,对于促进当地物流业发展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从国际国内物流发展经验看,凡是物流业受到重视的地区,其制造业结构升级就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因此,无论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常州自身的转型发展,都迫切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有力支撑。在这过程中,如何通过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物流项目,进而构建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动的现代物流体系,将是关键一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