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之阴影:黑色需求的产生

2010-9-25 21:5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建筑钢材,经过生产、流通等若干个环节最终要进入建筑工地,不过恰恰是在这一环节出现的问题最引人注目。“大部分工程的材料都是夜间运到工地,因为这个时候雇方、监理基本都在睡觉,此时也是躲避监理和雇方的最佳时机,一些‘瘦身’后的钢筋送到后就会很快被悄悄使用到工程。”
    一位多年随同某建筑施工队负责看场的丁师傅向本报记者描述了这一现象。
    丁师傅说,其实,建筑公司在施工时,可以偷工减料的环节很多,比如减少应铺设钢筋根数、缩短钢筋“扎笼”时规定的接头长度等,都是他们惯用的手法。
    最为惊心的是,一些施工方为赚取暴利,要求工人每筑起一层楼房便把安插好的钢筋向上拔出一节。拔到最后,6层的楼房,底下四层的水泥柱里根本就没有钢筋。丁师傅一脸胆怯地说:“一般他们都在晚上加班时这么干”。
    频频出现“偷工减料”等操作,施工方也或多或少的对外表现着一些无奈。这些行业“猫腻”,与国内建筑公司竞争激烈有一定关系。
    就拿工程项目招标来说,每一个工程都有那么多施工单位抢着要做,“如果这些施工单位不偷工减料,又将怎么弥补低价竞拍下的高成本预算,从而赚取利润。”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21世纪中国建筑企业家论坛”上,一位未具名的建筑企业代表向本报记者如实说出了其中的缘由。
    据记者实地了解,上述操作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目前送工地,尤其是一些动迁房、经适房使用的钢筋大多为廉价,难免混杂一些伪劣产品。
    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调研,在催生劣质钢材出现的本质原因中,“黑色需求”占据了重要一块。
    所谓“黑色需求”,就是指为了节约建造成本,主观上故意采购劣质建筑钢材用于房地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需求行为。
    据了解,在基础建设领域,黑色需求多是来自于“中饱私囊”的个人利益驱使,用纳税人的钱,打着基础建设的旗号,拼命偷工减料,造出诸多“豆腐渣工程”。而在房地产建设领域,在房价拼命上涨的今天,依然有许多建筑商惯于在成本控制中打起建筑钢材的主意,主观上采购或者要求承办方采购劣质钢材以降低建造成本。
    可以说,钢筋的整个“瘦身”流程相关各方都是既定利益获得者,最终损害的只是建筑质量和公众的生命安全。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表示:“由于建筑结构质量问题,我国建筑物使用期限与我国规范规定的普通房屋结构所要求的50年以上或100年及以上的使用年限相差深远。”工程质量是建筑业永恒的主题,应尽快引起相关建筑企业的予以警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