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热的冷思考

2010-9-20 9: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枭冬
    最近, “产业重组”、 “新能源车”以及 “产能过剩”这三个话题成了业内人士议论的焦点。而关于产业重组,从去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便一直备受期待。很多人也在猜测,这股大潮到底何时才能吹得起来,并期盼一场好戏可以尽快上演。
    然而,产业重组绝非是两家企业 “非常勿扰”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双方仔细、认真的思量过后,才有可能迈出实质性步伐。而且,人们眼中期待看到的 “强强联合”或 “兼并互补”则更加不易。
    实际上,对于产业重组,在众多热火朝天的报道面前,笔者倒希望大家能以“冷思考”对之。都说年底或有政策出台,助力产业重组进程,但在没有确切消息前,我们理应更加尊重市场规律,静待企业间的自由选择,而非过于燥热地去煽风点火。
    当然,这并非表示笔者不期待出台有关政策,以对产业重组加快指导和促进。反而笔者十分相信,政策一旦出台,必然会对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抑或将直接决定一些企业的生存命运,间接决定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走势。
    只是,笔者此刻认为,没有必要过度关心车企重组与否,因为眼下还有其他事情值得我们关注。比如相对于整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实际上,我国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决定了其更需要整合。目前,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础相对落后整车水平,而过这些企业若能通过重组提升实力,必将有助于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融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兼秘书长董扬就认为: “兼并重组真正的意义就是要互补做强,要强调强强联合。兼并小企业或者是整合一个壳资源,并不是兼并重组的主流。这样只是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盘活一些不良资产,解决部分人的就业等,可实际上对生产要素的加强意义不大。”
    对此,笔者也深为赞同。其实,兼并重组往往只是一个开始,对企业来说,难走的路还在后面。很多时候,判断兼并重组是否成功,就是看其重组之后能否结出好吃好看的 “果实”来。所以,企业若真抱着重组的打算,不妨先理出个大概思路,起码要对资金、产品研发和管理文化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