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市场模式 服务提升价值

2010-9-13 12:0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第四届中国钢材市场高峰论坛在辽宁营口召开 
  现代物流报 记者 常河山 实习记者 张晓东
  钢材市场已走过了30年的漫长历程,已经成为钢材流通的主要形式,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国内钢材市场达1500家。随着钢铁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以及城市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钢材交易市场面临着拆迁改造升级。
  新形势下,国内钢材市场出现了哪些新特点,遇到了哪些新问题,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有何创新的做法?9月4日,以“服务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钢材市场高峰论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论坛上,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李耀强、安徽省徽商金属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汪齐虎、上海永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家利、南京金属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涛、上海诚通钢领钢材市场总经理刘雄发、上海钢之源电子交易中心企划部总监孙沛发表了主题演讲。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和实战精英,就钢铁服务业发展中的业态提升、服务创新、电子商务等话题进行了对话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业界人士参加了会议,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钢材市场工作委员会理事长王能主持了论坛。
  本届论坛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上海霄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办,营口开发区管委会、营口港(6.48,0.04,0.62%)务集团有限公司、营口北方钢铁服务中心、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承办。
  专业市场应成为生产性服务聚集区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 高铁生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内部的服务项目不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业。
  一方面一些制造企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垂直分解,实施外部化,把研发、设计、内部运输、采购等活动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一些制造企业进行产业链重组,将制造业剥离出来,逐渐将企业的经营重心转向提供流程控制、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管理、品牌维护、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从制造企业彻底转型为服务提供商。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专业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功能和业务涵盖了交易、结算、电子商务、仓储、加工,物流配送等等。当前服务业已占全球经济比重70%以上。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也存在一些问题:生产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低,各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偏小,行业分散,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高端人才的培养和供给能力不足等。
  生产服务业如此重要,而又面临这么多问题,那么,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又在何处呢?
  除了坚持市场化、国际化、聚集化、高级化的发展方向之外,政府应当做好分类制定发展规划,做到有序发展,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增加信贷支持,优化税收政策等,同时要开辟园区、支持集聚发展,使专业市场应成为生产性服务集聚区。
  为完成这一使命,专业批发市场要不断提升自身功能和素质,主动承接生产企业转移出来的服务功能,扩大生产性服务范围,为生产集聚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服务。
  钢材市场服务与创新的“三个跨越”
  南京金属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江涛
  钢材服务与创新有以下三方面:
  观念与模式的跨越 随着钢铁行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传统的“前店后库”式的钢材交易市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钢铁服务业。改变钢铁交易场所格局,重新规划寻求新的金属物流基地已刻不容缓。
  2009年借政府规划需要,将原来南京钢材市场跟安静银通钢材市场合二为一,组建了南京交易数码港,成为南京地区钢铁贸易商户集中度最高的钢材贸易中心。从硬件上改变了传统简陋的交易场所形象,从模式上,将钢材市场从“房东氏”的服务管理模式脱变为现代钢铁服务中心模式。通过相关产业的培育,使之形成专业化,通过发展高端产业和围绕高端产业的现代服务业,打造一个著称长江中下游,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环境优美、功能完备、服务体系健全的现代化生态商务园区。
  形态与环境的跨越 传统钢材市场以方便客户方便交易存在至今,随着形势发展以及交通方面的限制,包括市区内的一些市场和仓库需要外迁,传统交易模式将不复存在。要想让环境与形态相得益彰,必须升级。
  在南京江宁滨江地区建设了南京滨江金属物流园,以“大进小出”的加工配送模式,使其与钢铁服务中心相互配套成为现代钢铁服务中的物流配送基地和企业的备品备件供应基地。为解决两地空间距离,方便客户的交易和加工配送,特开发运用了钢铁服务中心和物流园两地联网仓储系统的同时,下一步还将通过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引进,利用物联网等技术,研发便于客户交易提货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
  功能与服务的跨越 南京钢铁数码港以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服务为手段,以建设信息交易平台、物流平台、资金服务平台以及工商财税代理服务中心、客户管理中心为框架,以钢材流通企业的总部进入为目标,打造全方位、多功能、专业化、信息化为一体的现代钢铁产业服务中心。并以此来带动、推动产业聚集,促进人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汇聚,通过发展总部经济,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最终形成现代产业商务服务集群。
  为满足新模式下的交易,还重新设计了仓储计算机系统。近期正在加速研发客户管理系统、信息功能服务系统、金融服务系统。达到利用钢铁产业的集聚规模效应、集约效应、共赢效应的目的,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打造现代钢铁产业和服务的新格局。
  钢材市场建设要因地制宜
  上海诚通钢领钢材市场总经理 刘雄发
  钢贸业存在四种特征:一是高投资,低回报。目前做钢贸只有1%~1.5%的回报率。二是高风险,低规模。钢贸商负债率高,有的能够达到100%,钢贸投机性强,很多人不做实货,做电子盘,做期货,现在钢贸规模一般都不大,十几个、二十几个人,做大非常难。三是高库存,低需求,钢厂产能不降,库存升高,仓库加工量少,钢市流动性不强。四是信息高透明,员工忠诚度低。
  钢贸业的发展存在许多新特点:比如多元化发展,现在有的钢贸商去做房地产、机械、加工等;钢贸业集中化、集团化,围绕核心企业抱团发展;还有一种就是金融化,把钢贸业当成融资手段,产业一条龙,向电子市场发展。针对钢贸的这些特点,钢领市场将钢材市场和现代产业做一块。开发商开发,钢铁业入住,形成产业群。钢铁业入住,形成品牌,同时可以增值。钢贸商可以进入担保公司门槛,为融资创造条件。钢贸企业的入驻,形成集群,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形成的整个产业链,市场价值容易做大。首钢、中铁、宝钢已经进入,形成的整个产业链,可以带动中小企业参与,形成生态市场。另外,IT机构进入,提供咨询;定期沙龙,促进企业沟通;建立政府企业沟通,向政府征集政策服务企业等,既服务企业也服务政府。
  集建立大厅、电子商务、信息研究所等模式构建的立体交易模式更方便企业的交易。总之,钢材市场建设要因地制宜、因时而为。改变观念,做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创造价值。
  钢材市场的创新途径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 李耀强
  钢材交易市场已走过了30年的漫长历程,已经成为钢材流通的重要形式。
  1992年以后,特别是生产资料经营放开后,市场才进入真正发展时期。目前的钢材市场适应了产量高、生产区域不均衡、经销商和钢材消费者数量众多等特点。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消费结构将会出现变化,个性化、小批量的消费与新材料的应用与消费应得到更多关注。钢铁行业将进入微利时代,对流通成本将更加关注,同时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动力增强。这都迫使钢铁产业和流通企业进一步提高集中度。钢材的金融属性会进一步强化,与虚拟市场的联接会更加紧密。
  钢材交易市场将通过以下途径创新。
  首先要在调整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功能,提升系统服务能力,完善融资服务功能,不断协调、设计、应用新的金融产品,满足个性化的供需撮合需求,与虚拟市场相结合,为客户建立网上市场,注重专业市场的建设,提高市场产品的技术含量。
  其次,在组织设计上更加专业化,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以服务为导向,使一线经营服务部门和人员变得更具有创造性和价值。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反应能力,包括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第三,要在管理上贴近市场需要,持续降低交易成本,引导和促进入驻企业有序竞争,积极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电子商务,钢材交易市场可以进一步聚集交易,提高交易透明度。
  同时,要强化诚信管理,注重品牌建设。提升钢材交易经销商群体的经营水平,从而提升市场的整体信誉度,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市场交易规模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理输出、托管、连锁经营等方式进行扩张,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
  钢材市场仍具有重要存在价值
  上海永翔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家利
  由于上游生产企业适应终端客户采购需求的能力差,给大量中间贸易商提供了成长的机遇。
  上游钢铁生产企业既无法有效满足终端客户在配货、服务、价格等市场性因素上千变万化的需要,又不能灵活应对在诸如人情、面子、灰色交易等方面的非市场因素,同时,决策层主观上不愿意失去对产品资源的支配,决定了上游生产企业无法、也不可能对全部产品进行直供,所以从根本上为广大的钢铁贸易商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另外,欧美模式和日韩模式不适应中国钢铁物流业的内外环境。
  中国钢材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中国的钢铁物流业——终端用户、中间贸易商、上游生产企业的进化乃至电子商务的走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价值或经济合理性。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参与中国钢铁物流业的变化,积极推进中国钢材现货交易市场的服务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好变革过程中内外环境的协调,把握好服务创新节奏,加强同行合作,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钢铁服务业具备了交易中心价值、仓储配送中心价值、加工中心价值、信息中心价值、银企桥梁价值。钢材现货交易市场的交易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终端价值,现货批发商要有一批从事终端推广的零售商集合在他们的周围进行终端的推广;二是比较价值,零售商也需要有一批从事现货交易的批发商集中一块,不但利于竞价,而且便于配货;三是聚焦价值,同行聚集在一起,日积月累,就会慢慢形成一种类似于服装一条街那样,对消费者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磁场效应。
  尽管如此,中国钢材交易市场依然面临电子商务发展、钢厂的更加强势等外部挑战和钢材市场动迁、优秀人才流失、经营风险增加等内部挑战,这就需要现货交易市场必须有服务水平、市场业态的调整和提升,需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融资服务等手段和措施,实施变革和创新,以提高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钢材市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安徽省徽商金属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齐虎
  对于钢材市场而言,服务是市场的主流。要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才能给客户提供好的服务,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徽商通过服务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中的困惑,企业发展活力与动力不断增强。其总结体会为,“盯住客户与企业的核心价值,创新服务模式与内容,探索与发现新的价值商机”是不容置疑的。
  如何摆脱“低层次,同质化竞争”的现状,徽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2008年前后,他们重点完善了钢材物流基地的“交易、仓储、信息、融资、加工、配送”服务功能,把硬件设施建设好;2009年前后,重点把“六大功能区”转化成“六大中心”,进行钢铁服务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优化的尝试,着力打造钢材物流的产业集群;2010年,举“全司之力”开启服务创新探索之旅,致力把硬的做软、短的做长。
  钢材市场与电子交易具有合作价值
  上海钢之源电子交易中心企划部总监 孙沛
  由于市场定位、参与群体、合约设计、交易品种的不同,传统贸易模式下,钢厂掌握定价和发货的主动权,最终用户和贸易商比较被动。而钢材中远期电子交易拓宽了最终用户、贸易商和钢厂的购销渠道,降低了成本。
  钢之源与钢材市场合作的机会及价值表现在六个方面:区域性钢材市场向全国性市场转变;商品和客户资源聚集产生规模效应;获得仓储物流加工配送综合性收益;利用购销、融资工具降低资金成本;按需订制、计划作业实现目标生产;网上订货网下配送实现一站式服务。
  钢之源电子交易平台模式创新。在完善资金监管,搭建融资平台,实施校企联合,推进物流仓储等模式创新。在全国钢厂、仓库、市场、贸易商和终端用户通过钢之源平台联动,建立网络化市场流通体系,并在业内首次开创了二级交收仓库制度,并根据商品出厂日期的距离时间长短实行升贴水制度,为涉钢企业的购销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