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

2010-9-13 12:0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以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努力夯实“中国薯都”核心区的发展基础 
  “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是温总理对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殷切期望。安定区作为“中国薯都”的核心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马铃薯产业在种植规模、良种扩繁、品牌营销、贮藏保鲜、加工转化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体系趋于完善,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良种繁育方面,建立健全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优势品种脱毒快繁、当家品种提纯复壮三大良种繁育体系,良种化进程不断加快,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到1.2亿粒,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在种植基地方面,坚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广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和综合抗旱技术,到2010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4万亩,预计总产量将达到135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商品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在市场营销方面,充分运用定西马铃薯等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主打原产地认证、绿色A级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定西马铃薯产地商标四个共享品牌,大力实施品牌营销、抢占终端、终端直销、均衡销售等营销战略,不断完善路地联运、银地联贷模式,品牌营销能力不断提升,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建成了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销售旺季日交易量达2000吨以上,建立大中型贮藏库655座、窑窖群1130间、小窑窖9.3万眼,年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在全国各大终端市场建立直销窗口52个,“定西马铃薯”已成为安定享誉全国的一张重要名片。在精深加工方面,坚持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全面推进淀粉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联合重组,努力推动马铃薯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共建成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休闲食品等各类薯制品加工生产线22条,年加工能力达到27.5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2009年,全区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14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0.7%;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获得收入15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2%。
  随着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区委、区政府抢抓国家扶持的重大政策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部署,在全面总结近年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实践的基础上,认真借鉴和汲取全球各地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审时度势,以创建“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为目标,作出了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的决策部署。今后,安定区要充分依托马铃薯产业已经形成的基础优势,着眼于育种、种植、营销、加工等关键环节,坚持良种脱毒化、种植规模化、品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加工精深化、贮藏精细化,坚定不移地走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路子,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打造成“中国薯都”核心区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二、以建设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龙头,着力提升“中国薯都”核心区的发展水平
  国办《意见》明确提出,“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的脱毒种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及精深加工基地;支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这些发展定位和相关特殊扶持政策将给我区马铃薯产业深度开发注入强大动力,为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抢抓这些有利机遇,以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龙头,按照“一园三区”的总体布局,以我区口精深加工区、西川种薯繁育区和南川农副产品物流区作为核心区,以我区19个乡镇为示范区,以周边市、县为辐射区,在此三个层次上推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良种扩繁、精深加工、鲜薯贮藏、市场营销、产业文化等产业要素的高度集成,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走“优良种薯繁育-马铃薯种植-马铃薯加工-废弃物再利用”的发展路子,促进各类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产业链条循环发展。到2020年,使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总产量达到220万吨,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2.2亿粒以上,马铃薯各级加工产品达到40万吨以上,年马铃薯鲜薯交易量达到100万吨,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
  一是要着力打造西川种薯繁育区。充分依托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将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以马铃薯良种脱毒、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为主的良种选育与脱毒种薯扩繁区。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占地面积4200亩,已建成用于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的日光温室274座;引进了爱兰、凯凯、百泉等31户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企业,年可生产各类脱毒苗7000多万株,原原种9500多万粒,成为全省原原种生产能力最大的县区,并正在向产业化发展。今后,我们将依托现有种薯企业及科研机构,规划建设3.6平方公里的马铃薯良种选育及脱毒种薯繁育区,进一步强化园区的农业科学试验研究和生产功能,吸引省内外马铃薯专家和科研机构进入园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活动,使园区真正成为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和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研究及生产基地。
  二是要着力打造口精深加工区。充分依托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公司和甘肃省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口镇区以南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区,重点发展以马铃薯新产品研发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积极争取实施马铃薯变性淀粉研发中心建设、马铃薯精淀粉生产及废水废渣制备沼气发电项目、淀粉全降解环保餐盒及包装材料项目、马铃薯休闲食品生产项目等20个精深加工项目,努力构建以淀粉加工等低耗能低污染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努力将口工业开发区建成以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为主的马铃薯系列产品加工区。
  三是要着力打造南川农副产品物流区。充分依托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将定西南川经济开发区建成以马铃薯市场交易、仓储物流、信息发布、价格形成、质量检测为主的农副产品物流区。目前,定西南川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建设面积1000亩,培育发展了绿色农产品加工、物流服务等龙头企业54家。今后,我们将按照建设“西北商贸承接区”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公铁联运优势,规划投资60亿元,建设占地面积700公顷,集交易、配送、仓储、加工、会展等功能,辐射周边18个县市800万人口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到2020年,年货运量达到1500万吨,市场交易额达到100亿元,辐射半径达到300公里,真正把安定区建成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三、以建设“四大基地”、“五大中心”为重点,全力推动“中国薯都”核心区向高端迈进
  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必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龙头,着力建设“四大基地”、“五大中心”,探索完善适合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链条,推动马铃薯产业开发向高端迈进。
  ——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以旱农中心、爱兰、凯凯为依托,生产适于市场需求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原原种、原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速选育早熟出口型商品薯品种、高淀粉、低还原糖加工品种和中晚熟高产主食品种。积极争取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马铃薯脱毒组培快繁中心等项目,努力将安定区建成良种脱毒、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为主的马铃薯良种扩繁区。到2020年,引进、选育马铃薯新品种10个,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2.2亿粒以上,把安定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及供应基地。
  ——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商品薯标准化种植基地。按照“突出特色、规划先行,注重规模、相对集中”的思路,建立商品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优质、稳定、可控的产业带和产业片,提高区域集中度,创造规模优势。积极实施马铃薯标准化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产量达到160万吨,商品薯标准化示范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薯重点生产基地。
  ——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把马铃薯加工业作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措施来抓,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争取实施马铃薯精淀粉节水技术改造、废水废渣综合利用、法式速冻薯制品等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辐射带动全区乃至全市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安定区成为集研发、精深加工、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标准化马铃薯加工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使全区马铃薯各类精深加工产品达到40万吨以上、加工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
  ——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仓储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一标准、科学规划,经济实用、示范带动的原则,按照种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级、分类贮藏的要求和“家家建窖、户户贮藏、规模经营”的贮藏窖建设思路,积极争取实施马铃薯良种贮藏窖和万吨蔬菜恒温库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区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仓储基地。
  ——形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价格形成中心。就是依托现有马铃薯交易仓储优势,积极组建马铃薯期货交易所,大力发展马铃薯期货交易;积极探索经纪人代理、竞价拍卖、电子统一结算和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实行国内重点市场与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信息联网,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国内外鲜薯和马铃薯加工产品的价格动态信息,使安定区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马铃薯及其主导加工产品价格形成中心。
  ——形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信息发布中心。就是依托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冷链系统、信息系统、电子结算系统、检验检测系统的建设,建立马铃薯信息服务中心,向内延伸到各乡镇协会和村级协会,向外延伸到终端市场和直销窗口,为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提供准确的平台,提升定西马铃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形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物流集散中心。就是要依托天定、平定、天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在我区交汇的交通枢纽优势和毗邻兰州的区位优势,大力提升完善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服务功能,推进定西物流园区建设,配套发展和培育壮大物流配载、中介服务、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等新兴服务产业,使安定区成为立足定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的“中国薯都”物流集散地,成为全省期货物流、冷链物流、高端物流等综合物流示范中心。
  ——形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技术研发中心。就是依托甘肃省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在变性淀粉,特别是在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变性淀粉制备和应用的系列创新专利技术,建立具有保持国内变性淀粉工艺及应用工程技术及开发处于领先水平的技术团队和工程技术实施队伍,形成将领先技术转化成行业产业技术优势的综合工程技术开发能力。依托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旱农中心),建成开放的马铃薯品种和技术创新与交流平台,与国内外马铃薯技术界建立广泛联系,使之成为全省马铃薯学科的科技创新基地、成果示范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
  ——形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宣传展示中心。就是依托“定西马铃薯”这一享誉全国的重要名片,使安定区成为全国脱毒种薯、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水晶粉丝、薯条薯片等产品的宣传展示中心。同时,创造性地谋划和培育一批产业文化项目,进一步挖掘定西马铃薯文化内涵,并通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品、小曲、秦腔等艺术形式和省级以上媒体、互联网、马铃薯节会等扩大影响,增强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中国薯都”核心区的文化软实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