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冤家如何共赢?

2010-5-11 1:0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0年春,随着钢材市场价格的频繁变化,贸易商和钢厂之间的博弈也在不断加剧。
    钢企与贸易商始终是矛盾的统一体,钢厂生产的产品离不开贸易商的销售,而贸易商也需要通过与钢厂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钢铁生产企业与贸易商处于一个相互依附又相互竞争的尴尬地位。
    这一对欢喜冤家的矛盾随着钢材市场价格的变化愈演愈烈:一方面,钢厂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为了化解风险,推行延迟销售战略,“原料价格飞涨,价格倒挂随时可现,不存货又保证不了正常生产,货存多了怕价格掉下来,只能是放缓销售。”
    这一招让钢贸商苦不堪言,眼下钢贸商天天为接不到货而苦恼,“货已经销售出去了,但厂家迟迟发不了货,下个月发过来了,但是价格又涨了,我们没法跟用户交代。”流通商充满了无奈。
    值得注意的是,钢厂由于对于钢材价格上涨的心理预期,减少对贸易商的供货,库存了一批货,而贸易商手上也已经囤了很多货,这样高的库存对于没有完全释放的社会需求是一个危险信号。“目前,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市场反馈信息表明,下游需求并不坚挺,钢材市场价格上涨的动力在于对于成本大幅上升的心理预期,加之钢材出厂价格频频上调,导致了现货钢价的上涨。
    钢材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下游用户接受能力有限,观望情绪在加强,市场的风险也在不断积聚。“钢厂的库存在增加,流通商的库存也在增长,市场局面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商家之间也在操作上存有分歧,对于市场而言,更是增添了不确定的空间。
    2010年,钢铁业面临高成本、高价格、高产出的三高风险,业内人士多次提醒,高价格风险下如何把握市场节奏、化解风险是全行业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应对商场风险,钢厂与贸易商要联合。”行业人士认为,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对于厂商是有利的,但这种稳定要靠市场的两个主体——钢厂和贸易商共同携手来完成。“在联合的前提下,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平等机制。”专家指出,钢铁生产和贸易企业之间只有加强紧密合作、建立合作共赢新机制、结成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实现真正的共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