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马,再见!

2010-3-7 2:4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董建伟
    当通用和四川腾中重工双双发表声明,终止关于悍马的收购合约后,笔者倒觉得,终于可以微笑着说一句“悍马,再见!”了。
    从最初不被人看好能够搞定通用、拿下悍马,到此后甩开竞争对手与通用签订合约,再到如今“托辞”未获商务部批准不得不终止收购,四川腾中重工给人的深刻印象,已经不再是一夜暴富的冲动盲目,而是一个勇敢无畏且技艺高超的魔术大师。
    因为,在更多人觊觎金融危机给中国车企带来的诸多机会却迟迟不敢出手的时候,是四川腾中重工率先伸出了抓紧悍马的手;在更多人担心这是一场炒作并不看好它能开花结果的时候,是四川腾中重工告诉大家 “一切皆有可能”;而在所有状况看似都已搞定,或许真的只差商务部点头的时候,是四川腾中重工轻描淡写地戳破了人们刚刚升起的希望;在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炒作还能做到如此跨国际、跨领域,甚至引起全民轰动的时候,是四川腾中重工点燃了人们心中压抑已久的“钦佩”之火。
    谈及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一事的来龙去脉,在历时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不得不承认,真正火了的名字只有一个——那就是四川腾中重工。在通用2月25日正式发表声明,证实与四川腾中重工交易搁浅,并开启有序关闭悍马品牌程序之后,我们又知道了另一件事——即便是一家远在海外的美国企业,也是可以成为一家中国企业的好“拍档”的。
    当然,这样的结论或许含有揣测的成分,但不能否认的是,业内一篇篇揭秘式的报道已将此事弄得沸沸扬扬。更有人相信,任何一篇报道都不是“空穴来风”。所以,此时此刻笔者想起一部经典动画片中的经典台词——“真相只有一个”。相信“悍马收购”真相也必将慢慢浮出水面。
    但正像我们为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时进行“鼓与呼”一样,当此次“不得不”放手悍马交易后,我们同样还要大肆评议一番,并简单进行一下推断:四川腾中重工此番涉嫌炒作的嫌疑到底因何而来。
    此次四川腾中重工和通用就悍马交易事项达成一致,纷纷宣布终止合同,最直接的理由是“未能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对悍马交易的批准”。不过,早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已经表示,“商务部迄今未收到腾中重工提交的并购悍马正式申请方案”。
    这就让事情的发展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如果采用假使手法,认定商务部的信息足够准确,那么,就必须弄清楚,四川腾中重工始终没有提交正式申请方案的缘由。而我们有理由推断,如此轰动一时的收购事件,商务部不可能不跟进和了解。这样一来,我们就更加确认,问题或许就在四川腾中重工和通用身上。
    那么,四川腾中重工可能不顾一切隐瞒这一关键性事实吗?通用真的不了解商务部是否收到正式收购申请的方案吗?答案或许都是否定的。作为一笔跨国交易的合作双方,如果连这样的重要环节都不互通消息的话,也就表明这是一个不透明、不公平、不成功的市场交易了。
    而继续推断的结论就是,四川腾中重工和通用一直都在按部就班地操作该收购的进程,这里面甚至不排除,双方皆都知道通过审批的难度极大,并可能抱着“批就合作,不批就算了”的心态进行终极谈判。因为一旦申请通过,开始合作未必前途多险滩,或许真有新天地;而申请不能通过,对双方而言,也是有利可图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拨开收购悍马的面纱,我们会发现,悍马是一个代工产品,只是一个概念、设计、商标。因为它的模具、底盘和生产线的整个配制必须与通用其他品牌保持一致,一旦离开通用,谁也难以找到同样的生产线。这就注定收购悍马只会成为它的投资方,可以患难与共,却拿不到最终话语权。
    再次,按照中国汽车工业的法规,腾中重工根本就不具有购买或申请汽车制造企业的资质。如果收购悍马,就要求其必须控股一个有汽车目录的企业。而这一点,就足以使得运作难度增加不少。同时,如果收购悍马,解决劳工问题也是当务之急,高额的工资和退休金怕是将会“压垮”四川腾中重工。
    但是,换句话讲,倘若一开始就是抱着炒作的目的继续这场收购的游戏,四川腾中重工和通用这出 “双簧戏”到是唱得有条不紊,煞是好看:
    第一,参与收购悍马使得四川腾中重工一夜成名,它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已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企业节省了巨额的广告费用支出。
    第二,通用对四川腾中重工的配合则是因为通用破产之后,须向美国政府表态,自己正在积极解决遗留问题,出售不良资产。日前通用和四川腾中重工解约,则意味着悍马或已有了新买家。
    总而言之,毫无疑问的是,错失悍马确是一种遗憾。但若事情本来面目就如上文所述一样,相信这种遗憾很快就会淡去,毕竟曾经以为很近的美丽不过都是虚假的景象,如今的眷恋只是无辜伤神罢了。
    不过,事情虽然有了结果,但却还没有定论。在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前前后后,我们给予的积极关注需要一个最终的说明:若是真有所谓真相,当事人还需说将出来,还公众一个明白;如果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收购秀,希望众多国内车企老总能有所思悟,从中解读出更多经验与教训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