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0-3-14 20:2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评论员 石忠岭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是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的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在两会委员代表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共鸣,因为他切中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脉搏,明确了要采取的措施,指明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去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我国走过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发展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一劳永逸。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只有发展方式与当时的经济环境、主要任务相适应相协调时,经济才是发展最快的。但今天的发展方式与社会经济是适当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化,明天就未必适当,可能就落后或不协调了,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发展方式要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时刻把握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并进行科学分析、认真研究,与时俱进地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同一行业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是不能“一刀切”的。发展方式虽有先进与落后之别,但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协调,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禀赋差别很大的国家里,经济发展不平衡,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探索出适合自己地区行业现阶段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切不可只看档次不看环境,这样付出的恐怕不是“阵痛”,将会是“长痛”。
沿海地区改革开放较早,经济较为发达,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从“世界工厂”的劳动密集型,完成了资金积累,储备了人才和技术,随着内外部竞争的加剧、利润的变薄,企业生存和发展都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有的企业则以敏锐的眼光,察觉了危机与商机的所在,以积聚的资金、技术实力率先主动转型,创立了品牌,完成了由“制造”到“创造”的华丽转身,抢占了市场制高点,赢得了发展的先机。而有的目前正在被动转型之中。
西部地区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在符合国家环境资源和产业布局政策的条件下,加之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完全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和优势,对当地经济发展也是一个提升。虽然东西部的转型层次不一样,但这样的转型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都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这就是科学的。一个地区如此,一个行业也是如此。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一个企业家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是一个企业能否勇立市场潮头引领行业发展的条件,是创建一个百年企业的基础,是一个企业家的学识、责任、素养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鸭”的敏感,就不可能及时察觉行业和社会的变化,从而抓准时机早日转型升级,占领行业“高地”,从而独领市场风骚,掘尽市场利润。只有一次一次这样的转型,才能使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反之,如每次都是被动转型,首先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只能跟在别人的后边去效仿、追赶,吃别人的残羹冷炙,百年企业也只能是个“梦”了。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做大做强的需要。这就要求转型要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来引领和支撑,没有创新的转型充其量也只能是为了生存无奈的选择。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的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蒸汽机的出现,促进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开启了工业文明时代;改革开放,使中国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跨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比尔·盖茨发明的微软视窗,造福了社会,也铸就了微软帝国大厦;马云创建了阿里巴巴、淘宝网,让中国进入了网络时代,成就了他中国网络之父的美称。
这就是创新在经济转型时期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走上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