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在综合运输网中的骨干作用

2010-1-6 8:5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罗仁坚
    我国幅员广阔,东西和南北跨度分别达5400公里和5200公里,各省会城市之间平均距离达1500公里左右,人口数量众多、分布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与资源分布极为不对称等特点形成了高强度的区域间客货流量,决定了区域干线交通运输网络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重要性,而且其重要程度明显高于一般的中小国家。干线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与主要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关系到全国的机动性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运输效率和运输的经济性以及总体运输费用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进而影响到人员或货物空间位移能力的强弱、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范围的广度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区域间的公平发展以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由此,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必须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在干线运输中要突出运输的经济性,同时满足实效性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国家,经济联系和相互交往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同时引导和促进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铁路最显著的特点是载运质量大、运行成本低、能源消耗少,既在大宗、大流量的中长以上距离的客货运输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且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是最适合我国经济地理特征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区域骨干运输方式。这一点可以从领土辽阔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都有强大的铁路网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得以印证。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和民航获得了巨大发展,对铁路运输形成了越来越明显的竞争。但是,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和在我国综合运输网络中的担纲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
    铁路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骨干作用,不仅反映在铁路在能源、原材料运输、中长途旅客运输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也反映在对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一是铁路运输紧张,将造成其他运输也相对紧张,如铁路不能及时疏港,将造成港口积压,公路疏港任务加重;铁路旅客运输紧张,航空运输也随之紧张。我国交通运输紧张与否,首先所指的就是铁路,只有铁路运输紧张状况缓解了,全国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才有可能真正缓解。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虽然可以减轻对铁路的需求压力,但无法替代铁路在我国中长及以上距离客货运输的根本性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