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现在 做强未来

2009-9-27 2:1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董建伟摄影报道
    这是于有德第一次代表中国重汽来到苏州参加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高峰论坛 (以下简称 “高峰论坛”)。不过,谈及物流之于中国重汽现在以及未来的广泛影响,于有德依然可以侃侃而谈,见解独到。看得出来,对物流业和制造业二者怎样合作共赢,他在平日里一定思考颇多。
    而借助本次高峰论坛良机,本报记者也对于有德进行了一次 “全方位”的 “立体式”采访。从中国重汽的年内市场表现到未来的技术路线发展,再到一家制造型企业如何牵手物流行业……于有德几乎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非常明晰地解答。
逆势飞扬
    从1~7月份,我国汽车市场出现了罕见的爆发式增长,远远超出行业专家事先的预计。只是,针对重卡行业而言,却并未完成自去年年底以来的 “华丽转身”。
    于有德告诉记者,年初至今,我国汽车产销的月度增长屡创新高,由此推断,年内完成1200万辆的宏远目标可能没有太大压力。不过,联系到商用车市场,尤其是重卡行业的表现,却有些苦涩难言。截止到今年7月份,重卡行业出现了19.62%的市场下滑,加之去年年底以来,重卡市场的不利走势,已经有一部分重卡企业深感“吃不消”。
    然而,即便形势如此不利,中国重汽还是凭借扎实的运营能力,保持着优于行业水平的市场表现。于有德介绍说: “1~7月份,尽管中国重汽只有2.8%的同比增长,但其却比行业增幅多了二十几个百分点。7.75万辆的销售成绩,也还不错。”
    为什么重汽的产品能够逆势而上,不受大环境的消极影响?于有德说,这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工程车市场表现较好,而中国重汽在这上面下得功夫最多,收效好于其他竞争对手也就不足为怪。
    于有德还介绍说,重汽的工程车在适应市场能力和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做得都很到位,加之国家4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多都用在各类工程建设上,所以重汽的优势才能发挥得如此充分。数据明确显示,1~7月份,重汽产品的总体销量中,工程车所占比重已经接近一半。
    但随着下半年的到来,重汽也已察觉到,工程车的巨大需求已经开始缩减;而上半年表现不够抢眼的公路运输用车,则开始发力。于有德表示,目前公路运输用车已经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在重卡行业中,牵引车所占比重也已超过50%。从重汽来看,1~3月份,其牵引车占到销售比例大约17%,但到了7、8月份,则已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考虑到上半年重汽的整体不俗表现,加之下半年其在牵引车市场的风生水起,重汽完成今年产销目标已经指日可待。”于有德说,按现有市场表现而言,下半年重卡市场会好于上半年。而具体到重汽,1~8月份已经完成8.6万辆的销量,只要在接下来的9~12月份以内实现3万多辆的销售,便能完成既定目标。
    而且,于有德还强调,国家下半年的经济环境将会继续好转,一些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也会继续出台,这对重卡市场无疑是种利好。
    当然,重汽也有为难的地方。去年重汽出口重卡1.54万辆,但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量则下降了50%以上。在俄罗斯,重汽今年的销量不过1000辆左右,而去年则是7000多辆。而且,随着部分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重汽产品出口带来一定难度。
    不过,于有德对此并不特别担心。他表示,重汽目前已经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继续加大对传统销售市场的开拓力度,尽快满足海外市场的认证要求。 “我相信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凭借重汽的整体实力和全体同仁的能力,一切都会尽快好起来。”于有德信心满满地表示。
做强自己
    重汽能够取得今日的成绩,有着数十年来积攒下来的深厚底蕴和雄厚实力。但是,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也一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面对挑战,只有重汽不断做强自己,才有可能继续立于不败之地。对此,于有德特别谈了自己的看法。
    于有德说,重汽的产品在综合实力上绝不逊色于行业内其他产品,甚至还要略高一筹,但若局部环节去对比,比如单论公路运输用车的马力、自重,重汽眼下还要更全面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品策略,才能满足更多牵引车用户较为多元和具体的需求。
    认识到问题所在,重汽自然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而除了通过应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之外,重汽要想继续“独大”重卡行业,则必然需要借助更强大的力量。近日,刚与曼签署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就是这种力量的体现。
    于有德告诉记者,与德国曼的合作,在7月15号已经签署了框架协议;8月12号,也通过了股东大会的审议。谈及双方的合作,于有德自信地说,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共赢计划。他说,重汽通过与曼的合作,可以一直拥有技术领先的重卡产品,使之一直处在行业排头兵的位置上,并能及时准确地对市场作出预判。同时,曼也能通过重汽进入中国市场,帮助他们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甚至提升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与曼的合作,在于有德看来,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此次合作涉及更多核心产品技术的引进问题。
    这次与曼合作后,重汽将会参与到一些核心产品,从设计到正式投产的过程中去。期间所要进行的实验条件、实验手段、实验标准的研发工作,重汽都将全程跟进。这对中国重汽产品在核心技术上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甚至会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同时,与曼的合作,对双方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也有好处。根据重汽和曼的合作协议,除曼在当地设有工厂的国家与地区外,重汽的产品皆可进行销售。而凭借着重汽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和曼的技术保障,打开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也非难事。
牵手物流
    尽管之前并未出席过类似的关于物流与供应链方面的高峰论坛,但对该领域的了解和熟谙,于有德却不亚于一个行业专家。
    于有德告诉记者,重汽是制造型企业,物流业和制造业在现有经济形势下,联动发展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重汽内部对此就一直都很重视。
    于有德从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入手,讲述了重汽在此过程中的所做所得。他强调,与其他的制造业相比,作为一家大型重卡制造企业,重汽承担着为物流企业提供运输工具的责任。正是这种紧密的关系,给重汽创造了更广泛的合作机会和合作关系,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其与物流企业的联动发展。
    于有德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意义非常。中国的物流业由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重汽也有着直接的体会。他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十大大产业振兴规划陆续出台,汽车和物流业赫然在列。其中,以现代物流业为突破口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便为汽车产业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其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而随着竞争加剧以及专业化分工的越来越细,大多制造企业也将物流业务外包。于有德对记者说,近几年钢铁、汽车行业开始转型,同时物流企业通过与制造企业的合作,依靠专业化的优势,也使自身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说,制造企业与物流业加强深入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必然。
    据介绍,重汽5年前就在集团范围内部,实行了第三方的物流管理模式。目前,重汽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合作涉及到整车发送、零部件采购等多种模式。在不断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的过程中,重汽也制定了相应的评定标准,如通过配送准确率、产品率等标准,对物流企业进行评定。通过评定,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物流公司,进而与更加有实力,实现中国重汽与中国物流企业的实现双赢。
    于有德表示,通过近几年的合作,重汽与物流企业合作后,物流在降低资金占用、化解风险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而作为一家重卡生产企业,重汽的另一个角色同样引人关注:那就是他们如何为物流企业提供 “特别服务”。对此,于有德告诉记者,重汽与物流企业的关系密不可分,重汽需要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同时重汽也承担着为物流企业制造运输工具的责任。他强调,中国重汽作为重卡行业的领头企业,有义务带头吸收、消化、创收先进的模式和技术,并生产出更多更好满足物流企业的用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