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的回马枪“扎”出了什么?

2009-8-25 16:0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实习记者燕磊综合报道
    ■一直苦心谋划想要拿下大众、上演 “蛇吞象”奇迹的保时捷公司,却在最后一刻败下阵来,反被财大气粗的大众收入囊中。其实,急功近利、 “势如破竹”般的推进速度早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胜有因,败有果。保时捷败在急功近利,而大众又胜在何处?大众汽车内涵 “差异”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不仅使其打赢了这场攻坚战,亦使其在经济危机之下依然继续着自己的汽车 “帝国梦”。
    “决胜危难之中,要么死,要么赢。”
    这是大众汽车监事会主席费迪南德·皮耶希所信奉的一句座右铭,其中也折射出他敢挑重担、果断决策的商道哲学。
    皮耶希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大众汽车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已与保时捷就合并为一家新汽车集团达成了综合协议,今年年底之前,大众汽车将首先支付约33亿欧元 (约合47亿美元)收购保时捷42%的股份,整个合并交易有望于2011年完成。
    然而,大众的 “扩军”却源于保时捷近年来对大众的强势收购计划的失败,颇具戏剧性。保时捷缘何未能上演 “以弱胜强”的好戏?何以又被大众杀了个回马枪?
    商场如战场,波诡云谲,起伏跌宕。诸如此等 “战例”,发人深省,值得玩味!
保时捷败在急功近利
    一直苦心谋划想要拿下大众、上演 “蛇吞象”奇迹的保时捷公司在最后一刻败下阵来,反被财大气粗的大众收入囊中。来势汹汹的保时捷缘何成了 “阶下之囚”?尽管可以找经济危机这一借口,但保时捷急功近利、“势如破竹”般的推进速度也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保时捷就开始了针对大众的收购谋划,而真正的行动则在2005年10月开始。
    保时捷在其CEO魏德金的主导下,自当年10月开始将长期吞并大众的计划变为实际操作目标,开始不断收购大众公司股票,并将收购的目标定位在75%的绝对控股权上。
    在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一波疯狂购买大众股票的行为将股价推高至超过1000欧元每股。这也加重了保时捷的收购成本,然而,保时捷不为所动,大有 “壮士断腕”一买到底的决心。
    为了达到收购大众的目的,在增持大众股份至约51%的过程中,保时捷欠下了100亿欧元债务,这似乎是保时捷梦魇的开始。
    危机往往发生在最疯狂的时候!
    谁料想,急转直下的国际经济形势令保时捷突然间无法再筹措到原先预计的资金去兑现此前对大众股份的要约。而汽车销售的萎缩则令该公司现金流出现困难,因为此时的现金流早已全被拿去偿还为买下被推高的大众股票而欠下的债务。
    最终,惊心动魄的 “蛇吞象”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般上演,阵前的“崩溃”使保时捷反而成为 “阶下之囚”!
大众独到的多元化经营
    大众车如其名,很 “大众”;而保时捷更像是高贵生活的代名词。因此有人分析,两者的 “联姻”未来会使大众面对多品牌经营问题,或许深陷泥潭的通用汽车便是其前车之鉴。
    不过,一位汽车界著名评论人士认为, “大众的各个品牌和通用不一样。”在他看来,通用的各个品牌之间相似度太高,各品牌齐头并进,从而造成内部竞争太大,品牌管理混乱。大众的各个品牌相比较各有个性,市场定位都不同,差异化明显。
    大众和通用就如同相同的酒瓶,但里面的酒却有所不同。大众在踏上多元化之路时,早已备好了 “差异化”这一利器。
    至大众将保时捷收归 “帐下”之后,大众旗下已云集了十大汽车品牌,产品覆盖小型车、中大型车、豪华轿车、SUV、MPV、轿跑乃至超级跑车。 “大众现在需要一些高端车型来丰富自己的品牌形象,保时捷的加入正好对这一战略起到补充作用,并且保时捷有着优质的品牌价值,其加入还会丰富大众的市场形象。”有分析人士在谈到大众收购保时捷时如是分析。
    大众这种独到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在金融危机面前已助其 “躲过一劫”。2008年,在德国10大汽车品牌销量排行中,大众豪夺其中3个席位。其中,高尔夫列第1位,销量为23.2万辆;帕萨特列第4位,销量为9.5万辆;波罗列第8位,销量为7.2万辆。经济危机下良好的业绩是大众进行反收购的坚强基石。
    有分析人士指出,多元化经营并非众多公司走向没落的病因。大众汽车内涵 “差异”的多元化模式,值得其他大集团、大公司借鉴。
危机下的 “联姻”期待整合效应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不仅是历史的规律,亦是商战的逻辑。经济危机加剧了各个行业的整合,或许,整合已被大家奉为 “过冬之术”。
    分析人士指出,大众 “迎娶”保时捷之后,新公司的产品跨度进一步拉长,车型也更加丰富,从小型车POLO到价值几千万元的保时捷,再到轻重型卡车,几乎覆盖了当今汽车产业的所有车型,它将在轿车和卡车两个领域同时冲击世界第一宝座。
    “这主要取决于未来两家的整合效应。”著名汽车评论员向寒松认为,这种整合效应最终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转化更加强有力的竞争实力。只要有了这种预期中的竞争实力,面对着汹涌的全球金融危机,大众与保时捷最终能够携手克服。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 “即使有朝一日金融危机成为 ‘过去式’,这种预期中的竞争实力也一定会促使大众与保时捷一道登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大众收购保时捷后,不排除二者在技术、设计理念和资源上会有一些共享。” 在向寒松看来,双方有着比较强的互补性,一方面,大众可以参考保时捷的一些设计理念,二者就像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另一方面,保时捷也可利用大众全球销售的网络系统,拓宽自己的销售路径。
    当今世界汽车业激烈竞争中,追求整合效应乃理所当然的求胜之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