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湘南”板块对接珠三角 产业承接布新局
2009-6-14 17: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大湘南”包括郴州、衡阳、永州。2008年,三市GDP达2346亿元,约占湖南全省的23%。
●郴州抓住34条“先行先试”政策机遇,与沿海全面对接
●衡阳提出“需要就是政策,服务就是环境”,方便投资客商
●永州“蓝、宁、道、新”四县,“一县一品牌、一园一特色”
蓝山,是湖南南部的一个偏远小县,鲜为人知;PUMA(彪马),是世界知名运动用品品牌,行销全球;若不是加工贸易产业链的持续转移,难以想象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联。
让两者“联姻”的是台湾钻石集团,其旗下专业生产彪马用品的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已从广东东莞转移到了这里。眼下,“湘威”二期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中,明年起,“蓝山造”彪马鞋年产量将达400万双。
穿行在有“大湘南”之称的郴州、衡阳、永州三市众多城镇,展现在眼前的是火热的标准厂房建设热潮,繁忙的货运物流场景,欣欣向荣的工业园区;电子、制鞋、针织、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方兴未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而发展的精深加工产业茁壮成长。
产业承接,以其蓬勃发展之势,正日渐成为“大湘南”县域工业的主要形态,引领湘南人民后发追赶、科学发展。
开门纳客:34条“先行先试”政策与沿海全面对接
民营企业家们的嗅觉似乎格外灵敏。5月16日,湖南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文件,给予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条政策措施;两天后,上百名在广东投资办厂的郴州嘉禾县籍老板即聚集东莞,共商返乡创业事宜。
在广东,由嘉禾县民营企业家领办的铸锻造企业达300多家,占据了“珠三角”铸件市场78%的份额。过去,因本地在标准厂房、物流通关、金融服务等方面,与沿海先进地区存在不少差距,享有“铸造湘军”美誉的本地传统铸锻造业,资金、技术、人才纷纷外流。
“如今有了‘34条’,凡是沿海地区拥有的政策,嘉禾都全面对接;凡是企业在沿海地区能够享受的服务,嘉禾都尽力提供。”嘉禾县代县长李来华日前南下东莞招商,底气很足,并带回3.8亿元的投资大单。他告诉记者,以“前店后厂”(珠三角设店,返乡建厂)模式,吸引同乡创办“回流型”企业,得到了热情回应。
这份“利好”不仅仅惠及郴州,更覆盖整个“大湘南”。文件明确表示:“其中有关政策措施,衡阳市、永州市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既赋予郴州为全省改革、开放、创新担当“探路先锋”的重要使命,又不只依靠郴州“单兵突进”,更寄望“大湘南”板块以一体化“姿态”携手竞跑,这是湖南决策层图谋深远的战略性决断。
地处梯级过渡地带的“大湘南”,拥有土地面积57153平方公里,人口近1800万;2008年,三市GDP达2346亿元,约占湖南全省的23%,举足轻重。如何发挥其独特区位优势,使之成为湖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的先行区域,一直是湖南决策层思考和探寻的重大课题。
“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宽、放远,跟进世界产业转移大趋势,把握产业承接新机遇。”2007年5月,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郴州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战略构想,加快实现“大湘南”与珠三角产业互补、市场互通、政策互联、资源互用、体制互融、人才互享。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步伐加快,江西、广西等周边省区不断加大产业承接政策支持力度,广东省推出“双转移”政策,鼓励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粤北山区、东西两翼。面对兄弟省区空前的竞争态势,2008年8月,张春贤要求推进“先行先试”政策步伐;今年初,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省长周强、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先后率省直多个部门深入“大湘南”进行调研,破解产业承接各种难题。
34条政策措施,由此应运而生。它涉及工业用地、建设规划、环保审批、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口岸通关、园区建设、产业布局等方方面面,既比照了沿海先进经验,又借鉴了周边地区成功做法,“含金量”十足。湘南三市干部群众为此深感振奋,认为这回不是开个门缝,而是真正敞开大门,实现了“全面开放对接”。
主动出击:郴州争做珠三角产业转移桥头堡
当前,珠三角产业转移主要沿“三线”向内陆地区推进,即经湖南郴州向湘、鄂地区推进,经江西赣州向赣、皖地区推进,经广西梧州向北部湾地区推进。而“三州”作为产业承接的桥头堡,又首当其冲。
相对而言,郴州拥有雄踞南北交通、物流要道的比较优势,又是我国著名“有色金属之乡”,钨、钼、铋储量全国第一,旅游资源亦很丰富。以其优越条件,湖南决策层期望郴州在全国首批9个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基地城市中,捧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郴州市委书记戴道晋告诉记者,前两年有两件事,对他们刺激很大:一是香港高级经贸考察团,先考察郴州,后考察赣州,最终落户赣州,办了一个香港工业园;二是深圳一批企业家,越过郴州,跑到衡阳办起了深圳工业园。“前拦后截,左围右堵,态势逼人,如果我们无所作为,就会丧失新一轮产业承接的历史机遇。”
郴州人坐不住了。今年3月,郴州市党政考察团主动跑到江西、广东周边4个城市学习取经。考察归来,他们认清了差距与不足,也更加明白了“不是不可为,就怕不作为;不怕发展落后,就怕观念落后”的道理。
交了“学费”的郴州,以后发赶超之姿,全方位主动出击。4月,郴州海关新院正式运作,3分钟通关成为现实;眼下,郴州二类公路口岸车检场、国际快件中心建设已基本完成;年内,郴州至深圳集装箱铁海联运和五定班列有望开通……
在国家级郴州出口加工区,记者了解到,从单一保税加工功能,叠加保税物流、研发、检测维修等功能运行一个多月来,给园区内现有60余家企业实现“零库存生产”提供了便捷条件,使之可望从单纯的“加工车间”向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研发制造基地”转型。
与此同时,重点项目“一会制”、报建手续“代办制”、服务内容“一表制”……种种“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的举措,正不折不扣予以落实;“非禁即入,有障即排,有需即帮,有功即奖”;“企业有困难,我们马上办”……诸如此类的服务“承诺”,深入人心。
以“诚”引商,以“优”便商,以“信”安商,引来众多客商和企业。5月底,记者见到台达电子经理吴兴华,他说,台达电子一路选址后决定落户郴州,就是冲着郴州市政府“凡是人家能够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这一承诺而来的。
台达电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交换式电源供应器制造商,世界IT行业百强企业。他们在郴州购地500亩,投资1亿美元,生产区和生活区建设有望在今年10月完工。
年内新建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是郴州当前一件大事。随着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郴州,不仅标准厂房一时不够用,甚至部分企业还出现了招工难。在亚泰鞋厂,老板王生翠对记者说,他们从广东南海内迁后,订单基本没受影响,就是员工难招。“好在政府热心相助,免费帮助我们在当地媒体上打广告,解了燃眉之急。”
错位竞争:走“一县一品牌、一园一特色”发展之路
与郴州山水相连的衡阳、永州两市,作为湖南省委、省政府“先行先试”34条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同样以强烈的机遇意识,抢抓稍纵即逝的产业转移“蛋糕”。
衡阳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除部分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外,更多的产业与沿海地区相比,存在明显梯度差异和互补性,但在产业承接中却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为什么人家办得到而我们办不到?说明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差距。”在去年夏秋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大声疾呼:“凡是不直的,都要把它掰直了!”
深圳中航集团等赶上了好时候,斥资20亿元开工建设的衡阳(深圳)工业园,得到了“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办事的全方位优质服务。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需要就是政策,服务就是环境”,对投资项目各环节开辟“快速通道”,全程免费代理;并推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区域通关模式,开设粤港澳直通车,大大方便了投资客商。
为避免与周边地区产生恶性竞争,衡阳市依托自身特色产业,打造错位竞争发展优势。衡阳白酒、啤酒、黄酒、米酒产业链一应俱全,华泽集团看中这一优势,投资5亿元打造湖南“酒都”;衡阳传统养殖业发达,吸引广州“君富投资”前来建设200万头生猪、10万头肉牛冷链物流及深加工项目。5月底,签约不到半个月的“君富投资”,已在衡阳市珠晖区动工兴建生猪机械化屠宰生产线。
产业链整体转移和企业抱团转移是产业转移的一个显著特征。永州市所辖蓝山县及其毗邻的宁远县、道县、新田县,交通物流欠发达,更没有像样的工业基础,却“无中生有”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方热土。目前四县已建成标准厂房面积近60万平方米,落户进出口100万美元以上规模加工贸易企业超过130家。
蓝山县委书记魏湘江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秘诀,他们始终坚持走“一县一品牌、一园一特色”的独特招商引资之路,先花力气引进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与之配套的中小客商可望“不请自来”。
四县彼此守望相助,互为呼应配套,业已形成一条繁忙兴旺的加工贸易走廊,声名远播海内外;“墙内开花墙外香”,又反过来不断增强其产业承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如今,“蓝、宁、道、新”四县已产生明显示范效应,点亮了“大湘南”县域工业的希望之光。湘南三市干部群众只争朝夕,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以充满活力、富有吸引力的各类特色园区,努力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