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危中寻机谋发展

2009-5-13 0: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成都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个机遇,危中寻机,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完善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及早部署、主动出击,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进程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动灾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还权赋能,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使之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由流动,有效引导和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
  
  四川省成都市迎难而上,科学应对多重困难,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3个机遇,保增长重民生促和谐,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进程。
  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增速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工业等六大重点行业全线飘红,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
  好消息并不局限于此,极重灾区都江堰市,前4个月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分别恢复到震前的80%和70%;“五一”期间,成都房地产交易会成交额26.94亿元,楼市实现实质性回暖……
  在灾后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的成都,经历困难重重的2008年后,2009年经济发展开局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2003年以来成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一场让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深刻变革,也是成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现实的优势、最牢靠的基础和最根本的举措。
  “我们既要千方百计战胜当前困难,又要着眼长远,抓住危中之机,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新的社会进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表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灾难和危机尽管带来痛苦、困难和挑战,往往也蕴含着机遇。我们要审时度势,迎难而上,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要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的“三个机遇”,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进程,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灾后重建:
  受灾群众的最大民生、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
  2008年以来,在地震和金融危机影响的双重压力下,成都市委、市政府分析认为,只有竭尽全力保证经济增长,才能有效保证灾后重建顺利开展。
  按照党中央“两手抓”、四川省“两个加快”的要求,成都市委、市政府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3个机遇,危中寻机,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完善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及早部署、主动出击,将在3年内完成投资1.2万亿元。
  危机危机,是粗放发展之危、科学发展之机。
  用李春城的话来说,党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部署,进一步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为成都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重大机遇”;成都是地震灾区,投资需求巨大,为成都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难得机遇”;成都经过几年实践,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思路和办法已经形成,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具有先行先试的“难得机遇”。
  2008年11月4日,全长65.5公里,总投资133亿元的成灌快速客运铁路开工建设。一年半之后,从成都只需半个小时便能抵达青城山。12月3日,总投资28.7亿元的9个交通项目破土动工,标志着成都灾后交通恢复重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灾后重建,既是成都受灾群众最具体的民生,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成都市共筛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798项,估算总投资2966.9亿元。2008年完成投资264.5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679.3亿元。
  成都市长葛红林说,成都要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这是当前拉动成都经济的重要方面,“灾区群众住房重建结束搬入新居,马上就会带动家具、家电等行业。”
  在重建过程中,成都扩大投资不是仅仅投到固定资产建设上,更重要的是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动灾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扩大内需:
  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消费拉动措施特色鲜明
  2008年12月29日,成绵乐客运专线和成都新客站项目开工。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全长319公里,是串接川西平原城市群的一条现代化铁路运输大动脉。届时,从成都到江油只需52分钟,到乐山只需48分钟。
  12月3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工程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33.56亿元,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拥有机场第二跑道的“第四城”。
  此外,还启动了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市域“三轨九路”、信息化骨干传输系统、成昆铁路货车外绕线、成都东客站等一批重大项目。2008年成都市共实施57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5亿元,超过年度计划4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012.9亿元,增长25.8%。
  而在2009年,成都仅交通建设项目就力争完成200亿元投资,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及物流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形成“全域成都”综合交通体系。投资、建设的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
  根据规划,成都的对外铁路将由现在的4条增至11条,贯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届时,从成都到重庆仅需1个小时,从成都到北京只需8个小时……
  按照重点项目和灾后重建投资计划,成都市今年将重点抓好544个重点项目和1798个灾后重建项目,两类项目年度投资达1737亿元。这批项目实施后,将带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并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4万个。
  当然,投资需求只是拉动内需这枚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则是消费需求。启动民生工程,注重消费需求,这是成都拉动内需的鲜明特色。
  去年底,成都市政府宣布拿出价值3791万元的消费券,发放给城乡低保等人员,每人100元。2009年初,成都向返乡农民工等发放就业培训券,政府为此拨出7500万元,惠及15万群众。
  通过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措施,改善消费环境,发挥会展节庆活动的带动作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年实现1621.9亿元,增幅19.5%,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实现322.9亿元,同比增长16.3%。
  感恩社会、促进旅游业恢复,2009年3月24日,成都开始向全球游客发放2000万张熊猫卡。免费到青城山—都江堰等成都市域内11个国有重点景区旅游。 “五一”小长假期间,成都各旅游景点游客大增,熊猫卡使用率占50%以上,极大地带动了旅游消费。
  试验区建设:
  着眼长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成都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进程,并没有因为地震而打乱脚步,反而成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长远之举。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旨在通过还权赋能,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使之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由流动,最终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有效引导和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实则是应对危机的另一蹊径。
  更为难得的是,成都严格耕地保护。为此,每年拿出26亿元设立耕地保护基金,补贴标准为基本农田每年每亩400元,一般耕地每年每亩300元,扣除10%的土地流转担保金和农业保险,打到农民“耕保卡”上的数额分别是360元和270元。
  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体现“四性”原则的新农村规划建设两个突破性进展为标志,成都进入了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
  另一个统筹城乡的重大进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也快步走近成都数百万农村居民。
  2008年冬,在多年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城乡相对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试行)》,率先明确界定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责任,将村级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就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统筹建设机制、民主管理机制提出明确要求。
  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城乡教育服务水平,今年3月,成都通过组建优质名校教育集团等方式,启动优质名校进新区、进园区、进山区,力争在2012年以前,基本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满足城乡居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时,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措施也在积极实施中。
  这些举措,不仅可以直接拉动投资、促进消费,还为进一步启动城乡消费和民间投资打下基础,形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持续动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