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中心”提速 关注沪本地旗舰公司

2009-5-11 22: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公布。
“两个中心”提速具战略意义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就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一直朝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努力。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出口持续快速下滑,上海作为区域中心遭遇增长瓶颈,今年1-2月份上海工业生产延续了去年四季度同比下滑的趋势,工业增加值同比下滑2.4%,低于全国平均3.8%的增速。上海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北京,增速也落后于北京、天津等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遭遇困境。国务院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表明政府把加快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作为促进东部增长的主要措施,并希望上海在产业升级与转移、结构转型中继续发挥领先作用。此次国家对两个中心的最终定调,一是赋予上海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权力,二是明确中央层面的指导协调机制。
“航运中心”促长三角港域资源整合
长江证券[15.26 -4.09%]认为,一旦上海港中心地位确立,将形成长三角完整的江海运转体系,在与亚太地区的港口竞争中,上海将占据全球贸易中转中心的地位。
具体来看:对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从事国际航运业务的航运企业免征营业税;推动在洋山深水港区的江海直达,大力发展水水中转;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鼓励在洋山保税港区发展中转业务;充分发挥上海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及铁路通道作用,规划洋山深水港区铁路上岛,逐步提高铁水联运比例;允许区内设立境外账户和启运港制度;发展航运金融高端服务,发展船舶融资、保险、经纪、管理、结算等。此举将吸引更多航运企业聚集,增加外贸型企业和中资船舶回上海注册的吸引力。
这些措施将提升上海港国际竞争力,巩固在东北亚的优势地位,也将带动上海相关上、下游产业包括地产、旅游酒店、会展、物流仓储、商业零售等行业发展。
“金融中心”推动资产整合
目前上海金融机构总数899家,其中外资机构395家。从历史发展证明,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是相伴而生的,航运业为金融服务中心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金融业借助航运中心可以深化金融产品的开发。
申银万国认为:金融中心建设主要体现在,建设多层次股票市场,推出创业板、加快三板发展,并建立不同市场和层次间上市公司转板机制;丰富债券交易品种,建设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试点;金融市场国际化,逐步扩大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金融市场比例和规模。金融中心建设,关键是存量资产的整合,将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培育和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在试点中探索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通过促进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发展,树立起上海在金融发展中的市场话语权,从而达到对实体经济的要素配置和资源流动施加绝对影响。此外,金融中心建设对IT信息服务、财务结算、经济咨询、商旅等非金融服务行业将有直接拉动作用。
受益各有不同
航运中心建设中减免营业税将惠及航运、物流公司,上海港也是航运中心建设最大的受益者。国泰君安推算,从主要航运公司营业税减免来看,中国远洋[12.52 -6.01%]大约减免6.8亿元左右,影响每股收益0.067元;中海集运[4.11 -3.29%]减免税金1.6亿元,相对于每股0.017元;中海发展[13.18 -6.59%]影响税金2.9亿元,影响每股收益0.012元。同时,海博股份[8.29 -5.58%]拥有在洋山港物流土地,也将受益。
申银万国认为,相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多元金融将更加受益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可关注从最广泛的程度上参与金融市场交易、具备市值优势、股权结构合理、金融资产丰富、重组或整合逻辑明确的企业,如海通证券[13.24 1.46%]、安信信托[18.42 -5.49%]、新黄浦[14.60 -1.68%]和爱建股份[10.47 -5.16%]等。光大证券认为,银行功能将从融资中介转为服务中介,从分业向混业发展,收入结构中非息收入占比将快速上升,浦发银行[24.90 0.32%]、交通银行[7.30 1.11%]等都受鼓舞,浦发银行更将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金融旗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