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背起了31个‘米袋子’”

2009-4-4 1:3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高价收购农民的粮食,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粮增收,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这些惠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策,被地方干部形象地称之为“总理背起了31个‘米袋子’”。
春节前后,笔者就粳稻收储政策的执行情况,到几个省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了一些农户和粮食收储、购销及加工企业,对政策取得的积极效果和面临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粳稻收储政策成效明显,稳定了市场,保护了粮农,充实了粮仓
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国内稻谷已连续8年增产,国内供需偏紧的局面有所缓和。2008年我国稻谷总产预计达到3750亿斤,较2007年增产29亿斤。粳稻是稻谷的重要品种,产区集中在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等省份,2008年粳稻总产预计达1000亿斤以上,占稻谷产量的27%左右。
2008年新稻上市后,东北及南方部分粳稻产区市场粮价大幅下跌,市场多元收购主体入市谨慎,部分地区出现农民卖粮难。为了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国家及时启动了稻谷临时收储政策,委托中储粮总公司挂牌收购。我所到之处,大家都纷纷反映,国家的临时收储政策执行顺利,托住了市场价格,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粮食供应平稳,经受了国际粮食危机和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考验。
据统计,从10月份开始,国家根据收购进度情况,先后下达稻谷临时收储计划450亿斤,约占全国稻谷商品量的28%左右。截至2009年1月31日,各省执行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收购稻谷257亿斤,收购计划执行过半。
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各类企业稻谷总库存1402亿斤,其中粮权属于中央的政策性稻谷836.4亿斤,占全部稻谷库存总量的60%。据国家粮食局信息中心预计,2008年我国稻谷消费量3647亿斤,库存粮权属于中央的政策性稻谷占全年稻谷消费量的比例为23%,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水平,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同时,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扶持下,粳稻上市后价格保持稳定,较上年略有上涨。2008年黑龙江省粳稻平均收购价格0.92元/斤,较上年同期增加0.13元/斤。江苏省粳稻平均收购价格0.95元/斤,较上年同期增加0.04元/斤。
走访的农户对2008年的粳稻收储政策大多表示很满意,谈到种粮收益,个个都是面露喜色,高兴之情溢于言表。黑龙江省富锦县二龙山镇西凤阳村村长于水中感慨地说:“2008年种粳稻的收益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亩地净收入304元。”吉林省吉林市孤店镇农户李中种粮收益更高,他家2008年种粳稻10.2亩,亩均净收入501元。农民种粮收益稳步增加,直接刺激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安徽肥西县长岗乡村民邓枝荣说:“俺家种了5亩多粮食、6亩棉花,还是种粮稳当,明年打算把一半的棉田改为种粮。”
对近年粮食生产增长情况,地方有关部门同志大都估计,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2009年只要不出现灾害性气候,稻谷产量会增加。
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反映,目前粮食市场机制不活,国家负担加重,担心现行政策机制难以持久
国家出台的粳稻临时收储政策,农民满意,收储企业高兴,地方政府十分拥护。但从调研情况看,临时收储等现行调控政策对粳稻购销、加工及流通环节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一)粮食收购是靠国家还是市场?
国家大量收购,社会多元主体逐渐退出,市场活力大幅下降,有关方面担心,这可能影响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成果。自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稻谷临时收储等政策以来,由于普遍看跌后期稻谷市场价格,社会其他收购主体入市不积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要任务也是托市收购,自营收购量急剧萎缩。吉林省国有粮食企业自营收购粳稻数量占全省粳稻总收购量的比重由2004年的86%下降到2008年的11%。安徽省桐城市大关粮站负责人介绍,粮站2008年粳稻自营收购量较2007年减少一半。
国有粮食企业自营收购量逐渐萎缩的同时,国家收购量却在不断增加。黑龙江省2008年执行国家政策收购粳稻363.2万吨,较2007年增加95.4万吨,增长36%。广东几家稻谷加工企业也反映,往年都会去外省采购稻谷,近几年很少到外省采购,基本上都是直接在华南交易市场公开竞买国家拍卖粮,需要多少买多少。
(二)仓储能力严重不足,储粮安全谁负责?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重,粮食库存不断增加,后期仓容紧张的局面日益严重,粮食质量和库存安全面临较大隐患。
一是仓容不足,影响粮食收购工作。地方同志普遍反映仓容紧张,影响2009年粮食收购工作。中储粮江苏分公司有关同志说:“现在江苏仓容设施不足,至少还需要打10亿斤露天垛。”二是部分基层粮站基础设施陈旧,收购粳稻质量安全没有保障。调研的南方省份大多存在仓容设施老化、烘干设备不足的问题。安徽省有关部门介绍,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有效仓容250亿斤,其中:已待报废和需大修的仓库占12%,基础条件较差的仓库占56%。笔者在桐城市大关粮站也看到,粮站没有基本的烘干设备,而且粮站地坪裂开,也没有晾晒粮食的地方,从农民手中收上来的湿粮(18%左右的水分,国家收储粳稻要求水分为14.5%)直接堆放在仓库里,储粮安全存在隐患。按目前的政策安排,中储粮公司是责任主体,中储粮系统点少、人少,需委托地方粮食企业代收代储,而地方粮食企业长期以来底子薄,保管条件又难以很快改善,储粮安全令人担忧。
(三)粮食加工企业“两头受挤”,谁来保护?
与玉米等饲料用粮不同,粳稻主要用于口粮,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在国家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步提高粮食价格的政策导向下,粳稻价格稳中有升,而受消费需求下降影响,当前粳米市场价格呈下跌趋势(南方销区东北粳米价格由2008年下半年的1.63元/斤跌至目前的1.44元/斤),粳稻加工企业“两头受挤”。由于粳稻加工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目前普遍开工不足。江苏靖江一家大米加工厂老板忧心忡忡地告诉笔者:“靖江以前有3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大多数都是年加工量1万吨左右,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现在大部分都处于半停产状态,过不了多久,我也要关门大吉了。”
粮食加工业市场放开较早,保护政策也少。广东省金粮稻丰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谈到加工企业现状,一脸苦笑:“我们粮食加工企业没人管,就像没粮的孩子一样。”如果加工企业大量停产,会影响市场稳定。
(四)粮食价差亏损巨大,谁来负担?
截至2009年1月31日,国家执行临时收储政策累计收购粳稻102亿斤。如果这部分粳稻不能及时顺价销售出去,按储存一年计算,每斤粳稻国家需负担收购、保管、利息等相关费用约0.1元左右,每年中央财政要负担利息费用补贴10亿元。
受金融危机影响,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中小企业歇业、停产、倒闭数量明显增加,农民工大量提前返乡,广东等地餐饮业和单位食堂大米需求回落。东莞市昌祥粮食有限公司经理说,因民工返乡较多,口粮消费下降,2008年11-12月,大米加工销售同比减少20%左右。销区粳稻消费需求回落给粳稻后期销售带来较大压力,而且粳稻水分高,陈化降等快,若不及时销售,可能会出现坏粮的危险,届时中央财政负担更重。
统筹考虑,未雨绸缪,尽快化解现行政策的负面影响
稻谷临时收储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重要惠农强农政策,为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粳稻购销、加工及流通环节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搞活市场流通。从目前趋势来看,国家政策性收购量越来越大,如果不加以引导,将逐渐演变为中储粮独家收购的局面,不仅仓容压力大,财政负担重,而且扰乱了市场,不利于多元市场主体的培育。建议对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粳稻给予适当费用补助,即对符合资质条件的各省大型粮食购销企业或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按国家临时收储价格收购的粳稻给予收购费用补贴,这样既可以使地方粮食企业和中储粮公司处于公平竞争的水平上,支持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搞活市场和流通;也可以减轻国家政策性收购压力,减少国家库存,减轻财政负担;同时还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是切实落实好地方政府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继续加大地方责任意识,加快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国家粮食安全的机制。全国范围内的粮食供求问题,由中央政府负责。区域性粮食供求问题主要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对区域性的粮食调控,探索建立以地方政府动态储备调控为主、中央政府临时收储为辅的粮食调控政策体系。
三是加大投入,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为确保后期粮食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解决好我国仓容不足和部分地区仓储物流设施陈旧老化问题。
一是继续做好仓库维修工作,增加有效仓容。为鼓励地方政府修库,2006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共专项补助地方仓库维修资金5.46亿元,建议2009年继续支持地方政府做好仓库维修工作,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由地方政府负责在2009年新粮上市前将库点维修好。江苏省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省内各县粮食中心库建设,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对缓解仓容紧张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将江苏省的模式推广全国应用。
二是支持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建好粮食物流节点。粮食产业园区是粮食物流建设的主要载体,是实现粮食产业集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平台。建好粮食物流节点、支持粮食产业园区建设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流转成本,最终达到降低库存压力、促进消费的目的。建议在现有的扩大内需国债投资中拿出100亿元,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粮食产业园区等建设。
四是采取多项措施,扶持粳稻加工业发展。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价格的根本是扩大需求,拉动粮食加工业发展,提高粮食附加值。同时,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释放库存压力,减轻财政负担。如何扶持粳稻加工业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做文章:
一是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建议在严格限制外资进入的前提下,鼓励国内粳稻加工企业兼并重组,组建大型龙头企业,并注重与粳稻收购、流通、销售各个环节联合,保障粮源供应和销售渠道。
二是研究加工企业周转库存费用补贴政策。对具备一定资质条件和仓容设施的粳稻加工企业,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企业商业库存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在需要的时候,政府有权优先动用。
三是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粳稻加工企业增值税等实行适当减免,减轻企业税负,加快企业发展。
五是加快粳稻拍卖,稳定粮食市场。库存稻谷不及时销售,不仅容易积压陈化,增加国家库存压力,加重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会打破稻谷现有供求关系,对稻谷市场造成冲击。针对粳稻销售问题,建议尽快制定完善临时收储稻谷竞卖销售办法,制定有利于买方的竞卖机制,在不打压市场和防止产生转圈粮的前提下,尽量多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