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原料价格低迷只是暂时现象

2009-1-19 17: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资深专家 陈克新
    分析矿石、焦炭、燃油等钢铁生产原料市场形势,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看到世界经济还在下行,短时期内消费需求难以迅速好转,相关企业要准备应对“更紧的日子”,不可盲目乐观;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目前钢铁生产原料价格低迷只是暂时现象,金融海啸过后还将重回高位运行局面。因此,应当引起高度关注,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一、钢铁生产原料价格低迷只是暂时现象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铁矿石、废钢、焦炭等钢铁生产原料价格大幅跌落,跌幅普遍超过30%,高的在50%以上。
    钢铁生产原料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内外经济双双减速,消费需求显著放缓,导致全球性产能过剩。据测算,2008年1~11月份全国钢材的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4.9%,比去年同期减速了16个百分点。
    钢铁需求的减速,迫使中国钢铁企业普遍减产,2008年第四季度有些月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直接降低了铁矿石、焦炭的使用量。中国是现阶段全球头号钢铁生产原料进口国和消费国(含间接消费),中国钢铁生产原料消费的显著减速,表明世界原材料需求因为金融海啸的冲击,确实出现了削弱。除此之外,美元的阶段性升值、投机资本的纷纷撤离也起了很大的价格打压作用。展望钢铁生产原料市场前景,由于一些经济数据依然不太理想,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还在下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继衰退,消费需求短时期内难以迅速好转,今后还有可能暴发新的“需求地震”,比如世界汽车巨头有可能倒闭等。受其影响,短时期内全球钢铁生产原料需求难以迅速好转,市场价格还将弱势运行,有些还会进一步回落,比如长期协议铁矿石价格下跌20%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将观察眼光放的更远一些,延伸到一、两年之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远期钢铁原料供求关系还将供应偏紧,市场行情重回高位运行。有观点认为,金融海啸过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还将回到60美元/桶,甚至100美元/桶的高位之上。在这个大格局之下,世界范围内钢铁生产原料价格亦相应回升,价格低迷只是暂时现象。
    二、四大因素支撑钢铁生产原料价格高位运行
钢铁生产原料价格重新获得上涨动力,进入高价运行局面,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一)从需求来看,集体“救市”产生很大后发效应。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纷纷大手笔“救市”,比如大规模的公共财政支出、贷款利息逐步向零逼近、更宽松的外贸政策等。预计今后还会有新的刺激需求措施继续出台。这些政策措施经过一段时期的发酵之后,一定会显示很大的“后发效应”,焦炭、矿石、废钢等钢铁炉料消费需求有可能超出预期强劲复苏。如果乐观一些,今后不再出现大的“需求危机”,比如世界汽车巨头的倒闭,更大规模的金融机构破产。上述钢铁生产原料市场需求便有可能在2009年回升,即使悲观一些,出现更为严重的情况,也会在2010年内恢复,而不会陷入长达数年甚至10年之久的“漫漫寒冬”。
    由于外部需求骤减,中国经济也出现减速。即便如此,2009年7%以上的增长速度依然属于较高水平,重要原材料消费也只是增幅的回落,并没有绝对量的下降。况且,中国等人口大国的内需极具潜力,资金相对充裕,调控政策回旋余地很大。特别是国家4万亿元刺激内需,显著加大了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规模,加快了投资进度。受其影响,各种建筑钢材、机械用钢、运输设备和电力设备用钢需求都会有不少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出口 (含间接出口)减少的需求份额。
    (二)从供应来看,资源偏紧仍为常态。
    必须指出的是,因为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暂时出现全球性钢铁生产原料需求骤减,产能大面积过剩,市场价格谷底运行,甚至进一步跌落。但从长期来看,钢铁生产原料供求关系依然偏紧,以石油为代表的原材料供应宽松时代已经结束,这一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观。
    远期钢铁生产原料供求关系趋紧,难显宽松局面,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钢铁生产原料,如矿石、煤炭等多为自然资源,产出数量有限,具有显著的不可再生特点;即使废钢铁可以循环使用,但也数量有限,不能够无限量获得。二是当今世界很大部分钢铁生产原料都处于少数企业集团的掌握之中,具有高度垄断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大幅减产遏制价格过度滑落。三是如前所述,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正在经济崛起,其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引发的潜在钢铁材料需求数额巨大。如果说世界工业化的初期,只是欧美少数几个国家,人口区区数亿,全球资源可以满足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原材料需求,那么,随着二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一起进入工业化时期,其原材料的供求关系当然不会继续宽松。供应偏紧,价格扬升势必成为一种常态。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供求关系的偏紧状态,势必凸显地缘政治事件对资源性产品行情的影响。一有风吹草动,其市场价格就会扶摇直上。前不久,就是因为中东局势再次动荡,以及欧佩克准备大规模减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触及5年内最低点后,重返46美元/桶,两周内飙升接近37%。
    (三)从汇率来看,美元趋势贬值。
    一段时期以来,大量国际金融资本出于避险需要,追逐美国国债,推动美元汇率走强,这也成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跌落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警惕的是,由于美国负债累累,救市资金缺乏,很有可能被迫开动印钞机器,使得巨额纸钞涌入市场,引发美元的贬值趋势。而美元的大幅贬值势必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很大拖累,并由于中国外贸出口急剧减速,国内股市、楼市深幅调整,部分“热钱”流向境外的因素影响,从而扭转2006年以来的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局面。受其影响,中国钢铁生产原料进口价格将会相应扬升。
    (四)国际资本再次入市推波助澜。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大宗商品熊市来临,国际对冲基金纷纷从商品市场撤离,有些还乘机沽空打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连续多次暴跌,商品投资价值凸显,大量处于观望状态的投机基金将会再次涌入市场,推波助澜钢铁生产原料行情。
    三、应对钢铁原料货紧价扬局面应当未雨绸缪
    如同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一样,也从来没有只跌不涨的商品。受到上述四大因素影响,国际市场远期钢铁生产原料价格迟早重回高位运行,应当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一)国家调控部门积极组织 “资源抄底”。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国家, “资源约束”其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 “瓶颈”。金融海啸对世界实体经济的重大冲击,导致了全球资源性产品和生产企业资产价格的暂时性低迷,以及谈判对手地位削弱、吸纳成本较小,政治风险显著下降等。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积极组织 “资源抄底”。
    “资源抄底”首先是钢铁生产原料的产能抄底。包括境外收购矿山、煤田等企业资产,尽可能多地掌握钢铁原料的生产能力,弥补我们的 “先天不足”。
    其次是商品抄底。即在钢铁生产原料现货市场上低价大量购进货源,逐步建立起我们的战略储备和市场储备。为了避免 “中国采购因素”引发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增加进口成本,需要在现货市场逐步加大采购量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
    (二)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
    现阶段当然是 “现金为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钢铁生产原料货紧价扬局面的重现,市场贸易格局势必转换为 “货源为王”。因此,相关企业,尤其是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加工性企业,也要利用当前钢铁生产原料价格暂时低迷的有利时机,或者收购矿产、收购资产,控制产能;或者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或者买进远期合约等,积极运作,建立稳固的供货渠道。
    (三)投资者开始转变思维,避免盲目 “杀跌”。
    如前所述,随着钢材及钢铁生产原料市场价格的持续暴跌,市场行情已经进入U字形态底部运行。即使最糟糕的局面还没有到来,但也糟糕不到哪里去了。在这种情况下,钢材及重要原料价格继续跌落的绝对值空间有限,而上行空间巨大,继续 “杀跌”, “油水”不再丰厚,而所要承担的风险却显著增加。权衡利弊之下,投资者应当逐步转变思维,转换操作主要方向,组织和进行战略做多,避免盲目 “杀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