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建设瓶颈待破
2009-11-6 2:3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范云兵
近来,巨型冷库新建、扩建、改造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冷库越来越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焦点。
那么,目前我国冷库市场现状如何?其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近日,本报记者对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龙昌进行了采访。
市场——发展迅速
近日,仲量联行发布了一份 《潜力无限的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报告,报告显示,冷藏库行业或将成为中国未来几年间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诸多资本也跃跃欲试,想要进入冷库行业。
“市场投资的前提是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看好,但一部分投资者尚未了解冷库这个庞大的市场。”刘龙昌告诉记者。截至2008年底,我国冷藏库容量已经超过1100万吨,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但这1100万吨冷库发展得极不平衡。一是区域上的不平衡。我国冷库绝大部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黄渤海的沿海城市。其中,东部地区占58%,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冷库数量仅占42%。二是种类上的失衡。我国现有冷库中,行业普遍重视肉禽类冷库,轻视果蔬类冷库建设。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现有冷库中,肉禽类冷库近600万吨,水产类冷库近300万吨,蛋品、果蔬和冷冻饮料类冷库总共才200多万吨。
“了解了各地区、各种类型冷库的现有状况,才能摸清中国的冷库市场到底拥有怎样的潜力,进而确定投资方向。”刘龙昌表示。
而面对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从2004年开始,许多国外的冷链巨头纷纷试水中国冷库市场,像太古、普菲斯等企业。面对国外巨头的抢滩,业内专家纷纷认为,这对国内冷库经营企业来说无疑是 “狼来了”。但刘龙昌认为,目前外资的进入不足以对中国冷库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他说:“外资冷库正快速占领市场,但其总量大概只能占到中国目前冷库保有量的2%左右,而且大部分是以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的。”
而对于近期迅速崛起的民营资本,刘龙昌表示,民营冷库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并迅速扩张,但总量仍然非常小,目前国营冷库仍占据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 “占据市场老大地位的国有冷库,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资本、技术的缺乏,而是运营管理方式的相对落后。”
经营——存在隐患
在计划经济时代,冷库的功能仅仅是根据国家对猪肉等食品的调节政策进行存储,有国家财政补贴,不用担心利润问题。但随着体制转变,冷库经营越来越要求利润的最大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冷库都在向市场化过渡,储藏库逐渐转变为低温物流中心,自用型转变为流通型。而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冷库经营领域,并开始控股。
目前,我国大部分冷库基本属于外包型,尤其是旧式冷库。通常的方法,是库内用铁笼隔开并上锁,分别租给不同的客户,商品的进出库由客户自己管理,仓库主要收取租金和一些杂费。这种模式非常简单,容易管理,而且可以提高冷库的周转率。
不过外包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容易出现转包的情况。问题因此而生:冷库绝大部分是承包给私人,缺乏对食品质量追溯体系的监管。而冷库承租人为了节省费用,经常把不同温度、湿度要求的食品存放在一起,极易造成食品的污染和变质。此外,一个冷库分租给众多商户,由于管理混乱,也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对此,刘龙昌认为,冷库所有者应该注重宽温带、多品种、低温化的专业化冷库建设,能同时满足不同温度产品的需求,避免不同产品摆放在一起造成的污染。而冷库的所有者还应当加强对承租人的监管,以提高冷库的安全性。
服务——尚待加强
“冷库是个特殊的行业,不但需要巨大的资本,而且需要较高的技术。”刘龙昌分析说, “冷库行业不能单兵作战,需要政府的组织、管理与服务。”
刘龙昌还介绍说,发达国家政府服务冷库市场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美国的冷链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往往由政府打前站,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索。
一般由其农业部出资,委托中国的企业或者协会召开研讨会,通过研讨会获取一手的资料,提供给企业;并对企业建设、管理、运营方面提供全程服务。而在我国,政府往往只是重视项目本身的建设,缺少相应的管理与服务。
同样,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2009年4月份,我到日本考察的时候,发现日本的冷库协会非常完善,从省到市,甚至县都有冷库协会。”刘龙昌说, “日本的冷库协会发展很早,有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他们往往掌握着行业最为完善和准确的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而我国冷藏库协会是近两年才开始运作的,各省市尚未组成统一的体系。 “冷藏库协会是一个专业协会,不同于一般的行业协会。它不但与企业在市场行情方面进行及时的沟通与联系,而且在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还要对其进行指导。”刘龙昌说。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