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配送,离现代物流有多远

2009-11-6 2:4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杨世新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量不断增长,钢材市场发展迅猛,与之相关的现代物流和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热点。在钢铁和物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促动下,发展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不失为发展钢铁物流的良方。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存在着各自为战、无序竞争、建设水平低下、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的问题。
    钢材加工配送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企业扩大利润空间的稳定第三利润源。在新一轮钢铁和物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兴建加快了步伐,近日,记者在辽宁、江苏、河南、山东等地调查采访了解到,现代物流越来越受到关注,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热潮正在兴起。
■现状各自为政遍地开花
    目前不只是大型钢铁企业纷纷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争建钢材剪切加工配送中心,流通企业也在加快布局,争一杯羹。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已经建立了400多家。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宝钢、鞍钢、武钢、马钢等众多的钢厂正强化自身产品销售,大力投资建设钢材加工中心,2010年宝钢在国内将建立40多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武钢已经在武汉、江苏布局建成加工配送中心,马钢先后在广州、芜湖以合资方式开办板材配售加工中心,又在浙江筹建冷板加工基地,等等。
    在钢厂加快布局的同时,钢材流通商也看好这一利润空间,纷纷投资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在一些地区,记者发现,大大小小的加工配送中心正在兴起。“钢材价格波动频繁,而加工配送利润稳定,因此,我们在这一领域投资,规避市场风险扩大利润空间。”在山东一大型钢材市场,有三四家企业投资建设了剪切加工中心。
    “为了保住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稍具规模的钢材经销商都已建成或正在投资兴建新的钢材剪切加工生产线。”在黑龙江哈尔滨钢材市场,记者了解到,有几家钢材经销商在做贸易的同时,又联合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不仅如此,一些钢铁行业的下游企业如机械制造业等,也纷纷投资兴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而国外大型企业在我国早已初步完成布局,抢夺了一部分市场份额。日本商社从1993年起在我国建有29家钢材加工中心,韩国浦项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建有板卷加工中心,加工能力达40万吨。
    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其建设现状令人担忧。在这种热潮下,有可能再一次重演钢铁、水泥等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历史。”业内人士对此不无忧虑地说。
■方案加强规划合理布局
    目前,各地兴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主要表现为抢夺地盘,优先布局,钢厂各自为政,谁抢在前面是谁的。比如天津一个地区有四五家大型钢厂和流通企业纷纷在此建立加工中心,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形势严峻。
    “钢厂不愿意把自己的市场份额让给别人,看好市场后抢先占住这块地盘。”而且钢厂都是直接为自己用量稳定的下游客户提供剪切开平服务,对于社会的物流需求考虑不多。由于各钢铁企业大都各自为政,服务加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造成同业竞争加剧。
    各自为政、单兵做战的局面造成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布局分散形不成网络体系,信息化程度也较低。因此,发展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客户化、网络化、规范化、一体化。
    与重复建设并存的问题是,贸易商投资的加工中心只能提供简单的开平剪切服务,或者作为钢厂指定的定点加工服务商。且“这些加工中心大部分只能提供仓储、开平、剪切等基础服务,普遍规模小,深加工能力不强,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业内人士说。
    不仅如此,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国内钢材加工配送行业还存在着其他问题:在已建成的钢材配送中心和剪切加工生产线中,设备利用率很低,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剪切生产线,大部分时间在闲置,这就大幅提高了钢材流通成本,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经营现状,与钢铁现代物流的要求相去甚远。”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快速形成的加工配送能力与用户自有能力形成矛盾,局部区域市场的加工能力过剩,配送中心运行效率下滑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新建项目要做好市场调研,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盲目重复建设,加剧了加工配送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延缓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造成资金和资源配置上的巨大浪费。”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必然导致钢材加工配送行业和相关企业经营困难,不利于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提高集中度
    钢铁加工配送中心是钢厂和客户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目前,我国钢材加工率很低,发展钢材加工配送市场潜力很大,但要注意合理布局和统一规划、有序发展。“在建立加工中心时,要认真分析和了解当地的同行竞争对手的布局情况以及社会同类产品的客户、潜在需求环境。要合理规划和布局。”业内人士提醒。
    建设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也有一个提升产业集中度问题。业内人士指出,这需要钢铁企业、钢铁分销企业、下游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共同谋划,突出加工中心的社会性和专业性,以整合社会需求为基础,建立起功能齐全、辐射广泛、具有强大规模效应及技术研发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材配送中心。
    “未来加工中心应该向全方位、高附加值服务方向发展,要提高物流效率,优化供应链。”业内人士认为,钢铁加工中心在提供钢材加工服务的同时,还要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如融资、物流配送、市场信息传递等,以达到优化钢铁物流效率、降低上下游企业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行业信息交流、提高企业利润等目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