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产能迎来“二审 ”判决
2009-11-30 23: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燕磊 综合报道
冲动过后,必然招致惩罚;冲劲之余,带来的或许是冷峻的思考。而最要命的是将两者的误判!近来,关于多晶硅产业发展的“过剩”之争,便带有这种味道。
近日,工信部对于多晶硅产业进行的第二轮调研基本结束。据参与调研的人士介绍,本轮调研结束之后,相关部委将根据调研情况做出调研报告,并将据此制定《多晶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但早在9月底,发改委、工信部在经过对多晶硅产业的第一轮摸底之后,便得出“应该警惕多晶硅和风电设备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的倾向”的结论。
“工信部这次为何出言谨慎?”业内人士以反问的口气提醒到。一时间,关于多晶硅产业的“过剩”之辩再次被这一细节所“引爆”。
“过剩论”难立住脚
就在工信部给多晶硅产业定下“调子”不久,科技部却发出了不同声音。科技部的一份内部调研报告认为,“媒体和官方采信的都是规划产能,与实际产能相去甚远。”
其实,对于多晶硅产能过剩的提法,在业界乃至学界都存在很大争议。而科技部的报告也并非没有道理。
据统计数字显示,国内5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实际能够生产多晶硅的仅10余家,实际投入运营的产能更只有1.5万吨。
“据我估计,国内今年真正能投产的多晶硅产能也就1万多吨,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中国太阳能学会常务理事李安定说到,所谓过剩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吹牛”、舆论造势的结果,但真实的情况是多晶硅还不够用。
近日,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董事长施正荣作出了同样的表示,“从光伏原材料看,今年50%多晶硅依靠进口,整体看产能并不过剩,只是低端产能存在局部过剩。”此外,一位多晶硅企业的高管则提到,目前该厂正开足马力赶工生产,“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6月份”。
一边是“过剩言论”满天飞,一边是市场供不应求。难道是政府错了吗?其实不然,政府对多晶硅产业产能过剩的判断,“实际是想控制新能源产业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对高水平的产能仍是持支持态度。”有业内人士解释到。
“谈到过剩,其实是低端产能、低效产能、低劣产能的过剩。”一位多晶硅企业老总谈到,高端、优质的多晶硅目前仍然供不应求,且世界光伏市场仍在高速成长,工艺先进、质量优异的高端多晶硅产业缺口仍需要企业去填补。
或许,这便是工信部“故技重施”,实施第二轮调查的原因所在。据工信部官员介绍,多晶硅产业第二轮摸底调研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进一步厘清国内多晶硅产业的真实产能和项目建设报批情况。
参与调研的一位企业工作人员也证实了上述说法,“相关调研人员主要是向企业了解目前行业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并向企业征求制定多晶硅产业准入条件的相关意见。”
高端多晶硅产业或迎转机
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到底是冲动之举,还是带有新兴产业的冲劲,或许不日将见分晓。随着工信部对该产业第二轮调研的结束,业内分析人士均认为,“高端多晶硅产业的投资或将松梆。”
据了解,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4000吨左右,今年有望达到1.5万吨。但沿海省份一位多晶硅企业人士对此直言不讳,虽然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在1.5万吨左右,“但是能过关的有多少呢?”
该人士进一步说到,国内生产线多为1000吨左右,技术落后,提纯的多晶硅所含硼、磷、铜等杂质较多,“去年国内被退货的多晶硅,大都是因为杂质问题。”
而目前国内及国际主流配置为新上产能为单线5000吨以上,且有共用设备,技术工艺更为高端,成本大幅减低,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以万吨级的产能作为标准。
相对于我国来说,光伏行业为新兴产业,行业初始投资较为浮躁。加之此前发改委牵头下发的 《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意见,业内人士指出,“本应有保有压的政策,执行起来被有些地方或具体部门搞 ‘一刀切’,结果多晶硅企业一个多月来都不敢动弹,不仅一些企业技术高端、单线5000吨以上的多晶硅项目被搁置,而且利用技改提升产能的项目也没被核准”。
因此,“这轮调研之后,如果未来对多晶硅行业政策有所调整,很有可能对高端多晶硅投资进行松绑。”上述人士猜测,单线5000吨以上的产能将会是鼓励项目。
由此看来,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快速成长的产业供应链内短期出现的各环节之间、上下游之间以及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不衔接,符合新兴产业发展的普遍特点和规律。”业内人士指出,市场的阶段性失衡不能叫产能过剩,更不应抑制发展。
之前,工信部副部长陈求发表示,要研究扩大光伏市场国内消费的政策,支持用国内多晶硅原料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兼顾国际市场。鼓励多晶硅生产企业与下游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延伸产业链。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