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多晶硅产能莫成“楚人过河”

2009-11-30 23: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陈其珏
    过剩,还是不过剩?围绕多晶硅产能的这场大辩论近期在政界、学界、产业界火爆上演,且正方、反方各执一词,大有“真理不辩不明”的态势。
    但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至少在当前还属一个伪命题,原因就在于眼下无人能准确预知未来光伏市场的盘子究竟有多大。
    所谓产能过剩,简单而言就是“总产能大于总需求”。但问题是,需求本身是个变量,且是个有前置条件的变量。评判产能过剩不能仅看产量增长是否过快、过猛,还应同时指出这是在多大范围内、在多长时间区间、相对于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对仍处在上升期的多晶硅和光伏产业来说,其有效需求的增长无法用传统产业的眼光加以评估。
    一个前车之鉴就是当年德国和西班牙市场的突然启动,令全球光伏产品需求瞬间井喷,继而导致原料多晶硅的供需严重失衡。而目前,中美两个大国的光伏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光伏技术又日新月异,加之各国新能源政策变动仍频,都令多晶硅的需求测算难上加难。
    就好比《庄子·列御寇》中那个学屠龙的青年,尽管散尽千金学成屠龙之技,却“无所用其巧”。在光伏产业前景未明、多晶硅需求的“真龙”未现之际,讨论多晶硅产能是否过剩不也是在无谓地研究屠龙之技?
    事实上,我们已多次遭遇“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尴尬。别的不论,就是两年前才制定完毕的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关于风电和光伏发展目标的设定就很快被现实证明太过保守。尽管维护产业健康的初衷不可谓不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环保标准的用意不可谓不良,但对于一个目前尚无法做出准确市场预估的新兴产业,过早地下了“产能明显过剩”的判断就难免令从业者徒生瑜亮之叹、空怀恨恨之感了。
    毋庸讳言,多晶硅产业的确存在结构性过剩和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但任何一个新兴产业从蒙昧到成熟,都要经过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种进程,就可能令业界无所适从,引发争议也在所难免。
    突然想起古代楚人过河的故事:楚国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结果在渡河时却被淹死一千多人。事后得知,原来测量时原是可以渡河,但不料澭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偷渡,因此遭到大败。
    但愿对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调控不要成为现代版的楚人过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