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领袖的经济作品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惊喜?

2009-10-12 14: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英国《金融时报》近期撰文:自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三代中国领导人都有其主要的经济关注点,称之为“领袖的经济作品”。比如,邓小平的“经济作品”是珠江三角洲,江泽民的“经济作品”是上海浦东新区。那么,胡锦涛时代的“经济作品”是哪里呢?2006年盛夏,胡锦涛亲往北京东面200多公里、位于渤海湾畔的曹妃甸考察。毫无疑问,他选中了自己的“经济作品”。在那里,他明确要求,要把曹妃甸建设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仔细查阅,这竟是他治国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唯一被其指定的“示范区”。在这之后,中国政府正式将曹妃甸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之后,中国总理把曹妃甸称作“环渤海发展的耀眼明珠”,要求将其建成世界级大港;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则于今年夏天夜访曹妃甸,更是将这里视为环渤海开发开放的“新起点”。领袖经济也许是中国独有的。它首先必然是国家信息和资源的集中整合,是中央政府的最高经济决策。于是,它能够引发的,是中国最具实力的国有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纷至沓来,它能够调动的,是中国最具进取精神的政府官员和创业家的纷至沓来,它几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带动一切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完成领袖的愿望。而且,国家的力量,必须保证它取得成功。中国的“领袖经济作品”,通常还具有管理体制上的巨大优势。30年来,所有被领袖认定和钟情的经济区,总是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古老东方有个神秘的规律:国家领袖看重的一定是块“黄金宝地”,数千年来,概莫能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