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湖北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008-9-27 1: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全力推进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规范和拓宽农资流通渠道,切实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当前,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流通业发展滞后,是影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农业生产和农村流通的关系、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关系,大力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加快构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市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转变农民消费理念和方式;有利于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
  近几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统一部署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农产品流通走上了综合协调发展的轨道,农村消费品经营网络化,各类流通中介组织蓬勃发展,农村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已逐步建立。继2006年湖北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后,2007年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8.1%。目前,全省共有农产品交易市场1450多个,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506个,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29个。全省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流通龙头企业1910多个,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29个。全省共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89个,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9952个,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11个。各类农产品流通协会或商会2435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建成标准化农家店11000多家,8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7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被纳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但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重生产轻流通”、“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村流通不畅、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是农村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开拓市场能力有限,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较低;农村消费潜力挖掘不够,广大农村的消费潜力远没有充分显现,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没有充分发挥。二是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整体功能不足。农产品批发市场发育程度还很低,数量、规模偏小,经营主体素质偏低。农村流通网络还不健全,湖北农村商品交易市场只有1455个,平均每个乡镇仅1.5个;而湖南省农村商品交易市场有2451个,平均每个乡镇的市场数达到2.3个。连锁经营发育程度不高,规范化、规模化的效应还没充分体现。三是市场硬件设施落后。不少市场还是露天交易,检疫检测设备、卫生与安全设施比较缺乏。现代流通方式在部分农村地区才刚刚起步,交易规则不完善,市场不够规范,经营成本较高。因此,在广大农村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全力推进湖北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应找准抓手,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一)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和农产品原产地市场建设。一是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省政府已连续三年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今年,省政府已经下达建设或改造5000家标准化农家店的建设计划。要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引导城市连锁超市运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发展农家店,完善农村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二是继续加强“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流通企业冷链系统、安全系统和可追溯系统建设,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该项工程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创新,完善设施,优化服务,规范经营,实现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三是大力实施“农超对接工程”。政府搭建对接平台,积极开展“农超”、“林超”、“粮超”和“超超”对接活动,把城市众多超市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运用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和提升农村流通网络,完善农副产品购销体系。四是加快提高农产品原产地市场流通水平。通过建设标准化的农产品原产地市场,促进本地名、优、特色农副产品向外辐射,扩大本地农产品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通过抓好这四个方面工作,最终建立生产资料、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形成促进农业生产、农村消费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二)优化农产品市场网络,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各地区位优势和省内农业产业带的规划,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十一五”期间,力争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出省主干线周边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各类农产品经销商队伍为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为辅助、供应出口为补充的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以“双百市场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批发市场、县级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积极探索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和网上交易模式,形成功能完备、高效畅通、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现代农产品市场网络。
  (三)完善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推进市场管理现代化。以增强市场服务功能为重点,着力提高各级各类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商品集散、信息交流和价格形成的作用。一是积极推进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推广“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模式,完善交易规则,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市场的企业化经营。二是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输、分级检验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引进代理、配送、拍卖、期货交易和网络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逐步改变摊位制对手交易模式,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和专业物流的发展。四是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推广普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开发市场内部信息资源;引导市场完善内部网络系统,逐步实现市场交易、结算、仓储、运输、配送的智能化管理。
  (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农产品出口。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逐步探索出具有湖北特色的外向型农业发展之路。一是做大基地,培育龙头。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重点扶持一批有加工优势和创汇能力的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构筑湖北农产品出口板块,积极推进以随州、襄樊、十堰、荆门为主的香菇、木耳,以孝感、武汉为中心的蜂蜜,以潜江、荆州、宜昌等为主的水产品,以长江流域、清江流域为主的“绿色食品”等四大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国际化经营。二是做活市场,打造品牌。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出口商品交易会,适时组织出国交流,加大出国推销力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欧美日韩以及东盟传统市场,开发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促销工作,创建一批知名品牌。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搞好自营出口,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对外出口的新格局。三是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把农产品出口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出口农产品结构,促进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
  (五)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现代农村流通体系。继续推动农资流通改革,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农资流通领域,切实打破农资流通中存在的垄断经营、地区封锁等现象,扩大农资流通渠道和规模,大力推动农资连锁销售。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提升农资经营网络,加快农资流通现代化步伐。完善种子、农药、兽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经营的市场准入制度。坚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完善棉花流通体系,实行棉花储备与经营分开、棉花收储和籽棉加工业务与多种经营分开,大力培育棉花流通企业。
  (六)发挥农村中介组织作用,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采取多种经济手段,鼓励各类工商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要积极培育各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鼓励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协会,发展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重视和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的作用,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支持其在农村建立以农产品产销为纽带的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商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