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发展新定位及对安徽省
2008-9-12 1: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定位
为纾解长三角当前所面临的“转型困局”,《指导意见》对长三角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新的发展定位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将由“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是调整了长三角的区域功能定位。明确将长三角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前长三角的定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一定位的变化,表明中央明确肯定了长三角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和重要战略地位。明确提出长三角地区要“一体化发展”。未来一段时期,长三角将围绕区域一体化,重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重大改革试验,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明确长三角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尽管没有对长三角的扩容、泛化取得一致意见。但新增了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内容,明确要求长三角必须强化服务和辐射功能,充分发挥对周边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
二是调整了长三角的产业发展定位。确立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基本产业结构框架。长三角的产业定位已经由之前的“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但苏、浙、沪三地的服务业发展分工各有侧重。江苏将以软件业为重中之重,拓展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领域;浙江将着力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提升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文化和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上海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同时,在物流、金融和创建科技服务平台上领先一步。长三角地区将利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生产性和民生性服务业,共建以上海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经济四大中心。工业发展定位由“全球制造业中心”提升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考虑到目前长三角不少城市制造业比重还比较高、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还依赖制造业的现实情况,没有因为强调服务业而忽视工业发展。但长三角已经不满足于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而是要建成“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意味长三角制造业不仅要在规模上做大,更要在技术上实现领先。上海已经将纳米、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以及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等25个新兴产业纳入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自主创新将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力。国家明确提出长三角地区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是长三角提升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
二、长三角的新定位对安徽省的影响
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的即将出台,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产业转移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持续加强,这对安徽省加快发展是难得的机遇。
1、有利于安徽省选择性承接产业转移
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70%的纺织业、80%的服装制造业和90%以上的加工贸易,要实现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型产业中多数都面临转移。从产业转移的趋势看,除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化工、机械和家电等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呈现出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从长三角外迁企业规模看,除率先受成本压力影响的中小企业外,华谊、雅戈尔(600177,股吧)等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在大规模向内地转移产能。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为我省有选择性、高起点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2、有利于拓宽安徽省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
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方面体现在产业的先进性上,如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产业,这将带动我省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促进相关配套产业在我省的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技术的先进性上,如利用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提升现有产业的技术水平,这些技术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也将促进我省相关产业技术的提高。
3、有利于我省更广泛地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
长三角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上海为核心的金融、贸易、航运和经济中心,必须加快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设施一体化和统一开放市场的形成。这意味着除了在能源、旅游等优势领域外,安徽省将与长三角地区将在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对接,以及地方银行、证券、会计等服务业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今年以来,中西部各省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显,在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的竞争上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抢得先机,对我省经济的加快发展至关重要。
一要注重产业转移中软环境的培育和改善。中部各省的省情基本相似:处于承东启西的纽带、桥梁位置;有素质较好的各类劳动力,劳动力成本较低;工业用地相对充足,环境承载力较大;资源优势各有特色,不相上下;发展观念和服务理念上都相对落后。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环境生态”承载空间,依托这些优势承接来的只能是高能耗、低层次的产业。而要从短处着手,率先承接东部地区的服务理念,在改善制度、法律、政务和人居等软环境上大下功夫,做到“以环境留人”,才能保证承接产业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要注重有选择性的承接产业转移。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资本的缺乏,沿海地区采用了优先引进资本的战略,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促成了经济的起飞,但也造成了当前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产业错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在产业承接转移过程中,应该吸取沿海地区经验,明确自己的定位,有选择性的引入相关产业。重点要充分利用安徽省现有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承接资源深加工类和配套型产业的转移。同时,我们还应把握长三角这一轮产业转移的特点,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上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加速安徽省民间资本的积累,迅速壮大民营经济实力和提高我省经济的整体活力。
三要注重承接产业转移相关配套环节的完善。沿海地区经验表明,工业园区的规划至关重要。要按照产业定位,统一园区的管网、道路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供水、供电能力和后续产业发展空间的规划要具有前瞻性。要花大力气引进承接产业的配套企业,只有围绕承接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应,才能使引进的产业能真正扎根本地。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物流、人才和企业后勤服务外包等环节,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强化区域竞争优势。
来源: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网站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