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莫步流通经济后尘

2008-8-14 14:2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讲物流离不开流通问题,流通有宽口径和窄口径之分。从广义来讲流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是商品所有者关系的总和。狭义流通,则是我们所说的批发零售。国民经济运行涉及四个方面——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1978年以来,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生产,改革生产,生产力发展了,GDP上去了,但分配、流通、消费的改革与发展并没有一起跟上去,因此我国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协调发展。把国民经济从“三分法”变成“四分法”,把流通从生产中分离,变成一个独立的经济领域,这是马克思的一大贡献。但马克思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实施流通则是空想的,他的思想影响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看到了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不足,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但斯大林时期却实施了“无流通论”,毛泽东时期则实施了“轻流通论”。 
   到现在为止,“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这仍然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清除这种烙印,与旧观念彻底决裂。 
   有这样一种现象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但我国大牌经济学家却很少谈物流问题,即使谈到物流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并没有涉及到物流的实质,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这使我们回想起以前大牌经济学家也很少关注流通问题的历史。 
   流通经济由于有一个历史原因,所以一直进入不到主流经济学,也引不起大牌经济学家的关注。希望物流经济不要步流通经济的后尘,经济的全球化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物流产业与日俱增,需要物流经济进入主流经济学,物流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中国的物流产业发展非常迫切,但又不能操之过急。 
   中国物流业发展非常迫切原因有三: 
   1.中国的经济总量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国的经济总量人均水平以及运作成本,又处于世界落后水平。我国GDP与物流总成本之比从2001年以来一直超过18%,而发达国家在10%左右,差20—30年。所以我国要真正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强国,必须改变中国“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模式,发展现代物流。 
   2.中国已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而各国之所以把产业转移到中国,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土地、环保等成本很低。现在中国的这些成本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主攻问题之一就在于物流成本的控制。 
   3. 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创造的这种特有的模式非常吸引发展中国家和一些落后国家,认为中国的模式是一种方向。中国特色的物流模式也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 
   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又不能操之过急,原因在于: 
   1. 认识不一致。首先对于“什么是物流”的认识不一致,不同人对于物流的认识是五花八门,有了标准术语也没有用。所以我主张在全国出版一本《中国物流基本知识读本》,普及物流的基本知识。其次,对于“物流业能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认识不一致。有些人明确表示,“物流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说法不科学,甚至有人认为,物流业很有可能成为今后经济发展新的泡沫。而专门研究物流的人,也拿不出充足的数据来证明物流已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再其次,对如何管理物流业认识不一致。最后,对物流业如何运作的认识也不一致。物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在很多问题的认识还没能达成一致。 
   2.制造业从整体上还未将物流摆正位置。在我国,“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运作模式还非常严重,而制造业物流成本又在全国物流总成本中占大头,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就提出“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今年又提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首先要从制造业突破。但制造业都要搞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物流是不现实的。我国制造业自身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相当多的企业现阶段还根本顾不上解决物流问题。 
   3. 农业物流刚刚起步。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的物流产业。那么适应现代农业的物流产业是什么样的?农业物流的启动难度相当大。 
   4. 政府的物流管理没有形成合力。物流管理成本占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只有0.5%左右,而我国高达2.4%。这包括行政管理成本。中国的物流管理很分散,集中度低,社会化程度低。 
   (作者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中国贸促会物流分会会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