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发展物流和工业 有人认为对环境不利

2008-7-21 15:0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几年来关于郑州城市发展定位的争论也许可以告一段落了,近期公布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似乎将曾经对立的观点糅合到了一块: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重商派”(力主发展商贸城)对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两个定位是充满期待的,而“重工派”(力主发展大工业)则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这两个定位感到安慰。 
不过就在这个规划公布时,又冒出了一些新观点,他们既不是“重商派”,也不是“重工派”,他们对这个杂糅二者的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见解。 
○重商派与东方芝加哥 
先看看“重商派”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1978年时郑州的生产总值还只有20亿元。改革开放的前十年,纺织工业的走红使郑州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以轻纺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但随着商贸业的意外繁荣,让这座城市看到了芝加哥的影子,“重商派”诞生了。 
其代表人物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进才回忆说,1990年前后,市里成立了一个由七人组成的商贸城课题班,他本人和郑州市商务局前副局长阎铁成都是成员。 
课题班在提交的报告中认为,拉大郑州城市框架、建设中心城市应将重点放在发展日益繁荣的商业贸易上。张进才透露,当时阎铁成还是市委政研室的一名科长,他的专业知识非常扎实,在认真比较了芝加哥和郑州的特点后,阎铁成提出了“东方芝加哥”这个概念。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原创性的概念。1912年,一个名叫林重次郎的日本学者在经过数年的调查后,写了一本著作叫《河南省郑州商情》,他将郑州称为“中国的芝加哥”。 
当时的情况是,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交会于郑州,郑州活跃的商贸活动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由于交通发达,而且当时郑州的周边地区又盛产高质棉花及其他重要农产品,这里成了农产品的集散地,全国各地的大纺织厂、洋行及棉花商号的采买人员都会派人来郑州坐地收购。 
无独有偶,郑州的纺织工业无比辉煌的年代里,美籍华人牛满江来郑州进行了考察,他的观点与林重次郎如出一辙,认为郑州有希望建成“中国的芝加哥”。 
在郑州与芝加哥的比较中,人们倾向于寻找两者的相似之处:芝加哥是美国中部的铁路枢纽,芝加哥周围地区农产品、煤炭等矿产品丰富,芝加哥拥有世界上最早的期货市场。 
当时的专家们还提出,郑州市与芝加哥城在发展规划、战略选择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正是这些看起来偶然的相似之处,使郑州找到了一个偶像。 
把郑州建设成“中国的芝加哥”在那一时期是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官方对此有极为浓厚的兴趣。1995年9月,河南日报连续发表了三篇由三位资深记者联合署名的文章,探讨郑州商贸城建设的成就及未来等问题。 
据称,那时候郑州吸引了全国各地500多家厂商来此设立经营机构,每年都有十几个全国性大型商品、物资展销会在这里召开,百货汇聚,万商云集。不少名优产品的生产厂家已开始将能否在郑州占一席之地作为衡量行销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 
 新公布的规划称要打造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这又让“重商派”看到了郑州成为“东方芝加哥”的希望。 
  ○“重工派”与大工业
  1992年,官方正式提出,依托郑州所处的区位、交通优势,“八五”、“九五”期间,把郑州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商贸中心城市,再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使郑州成为国际商城。
  在重商派登上舞台的那些年里,城市大工业逐渐陷入停滞,这其中就包括有“中国医药航母”之称的中原制药厂的建设失败,发展大工业的积极性几乎被“东方芝加哥”的光辉吞没。
  事实上,在“东方芝加哥”被提出时,也有一批反对的声音。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冯德显就是其中一位,尽管他当时的态度并不激烈。
  冯德显回忆说,当时市里找一批专家撰文,希望从理论上支持商贸城的建设,冯德显接到了任务。
  “事实上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不愿意写,但我的领导要求我写,没有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完成这个命题作文。”十几年过去了,冯德显对此还心存芥蒂。“最后我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在文中加了几句,叫强工兴贸,构筑东方芝加哥。”冯德显是研究区域经济的,他是坚定的“挺工派”,认为大工业化才是郑州发展的第一选择。
  据称,政府官员们对建设商贸城的态度也并不是完全一致,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商贸城的提出挫伤了那些主抓工业的官员发展城市工业的积极性。
  冯德显说:“有一次,王治业副市长主持召开论证会,讨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定位,委局以上的领导都参加了。会上我发了言,阐述了为什么反对商贸而坚持以发展工业为主的理由。”
  冯德显的理由大体如下。一是新的消费观念、消费市场还没有形成,发展商贸不会有太大的前景;二是郑州的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郑州作为中心城市必须有相当强的产业组织能力,商贸担不起这个重任;三是通过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郑州的工业可以重塑起来。
  这次观点鲜明的发言博得了不少与会者的认同,冯德显说,“会后,有几个局的同志告诉我,老冯,你可以呀,讲了我们想讲但不敢讲的”。
  后来,曾经盛极一时的亚细亚、郑百文、红高粱先后败落,期货市场也遭遇整顿,郑州的商业金融陷入低迷,“东方芝加哥”、“国际商贸城”那些词语身上的光芒逐渐隐退,而城市发展的动力也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消耗殆尽。
  “林重次郎的观点放在当时可能是对的,那时候芝加哥还是个小城市,靠铁路和商贸可以发展起来,但后来芝加哥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靠的不是这个,而是工业,它的钢铁、制造业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
  在寻找郑州新的发展动力时,冯德显经常说,郑州可以搞商贸城,但不能把郑州搞成商贸城,“商贸城延缓了郑州的发展”。
  不过直到现在张进才仍坚持认为,搞商贸城绝对没有错。
  ○新派寻找城市灵魂
  2002年前后,经过一番反思,官方提出了“拉长工业短腿,发挥商贸优势”的思路。这个思路虽然很折中,并无否定“重商派”之意,但事实上却意味着“重工派”的崛起。从后来编修的郑州“十一五”规划及其他相关政府文件中,可以轻易地看出,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两任主抓工业的副市长(白红战、胡荃)先后成为市委常委。
  近期公布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中完成的,因此,它极大地体现了官方的意志与思维,不过新派人士对这样的规划感到有些忧虑。
  拥有博士学历的九鼎德盛董事长张保盈就是其中一位,他甚至希望颠覆原有的规划观念。
  在谈到郑州无法成为芝加哥时,张保盈认为,郑州无法与香港或者上海这样的购物天堂相比,“购物中心是人流中心的副产品,郑州没有影响消费者的天然资源,比如免税、商务旅游等”。
  “郑州作为物流中心的作用也在减弱,这是交通技术变化引起的,比如说,以前外地货物要先运到郑州,再从郑州运到下一级的县城,随着路网建设日益完善,现在完全可以直接运送到县城。”张保盈说,将来大型物流中心建成了,可能没有那么多的东西要从这里运。
  至于郑州定位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张保盈也表示不认可,因为大工厂将天然地挤占各种资源,包括能源、原材料、环境污染、交通。
  “规划称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样不妥,因为它就在核心城市边缘。”张保盈说,世界规划史上的一个错误正是将工业放在城市中,最后不得不实施搬迁,搞所谓的“退二进三”。
  张保盈总结说,发展物流中心和制造业对城市环境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郑州的城市规划应将所辖县市全部考虑进来,以郑州目前的城区为核心,形成一个联系周边县市的大都市概念。
  “这个规划大都是关于郑州核心城区的功能定位,试问什么是郑州的城市灵魂,它没说。”对此,张保盈深感遗憾。
  对 话
  郑州的城市灵魂是什么
  东方财经:你既不认同物流中心,也不认同制造业基地,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给郑州定位?
  张保盈:目前规划中的这两个定位对环境非常不利。
  进一步说,比如制造业,你有宇通、日产就说要发展汽车产业,有三全、思念就提搞食品加工,这和当年有纺织厂时定位为轻纺城的思路很相似。问题是,谁能保证这些好企业今后的日子就一定好过?
  郑州的定位应先找到城市灵魂,立足于文化、资源、地理环境进行战略定位,然后我们才能做城市的功能定位。
  东方财经:郑州的城市灵魂是什么呢?
  张保盈:我认为还是在文化上。郑州是商文化的代表,中原文化的核心区。这样,我们未来的产业、城市风格、公园街区就有了共性,这个文化内涵才是郑州的根。
  东方财经:你觉得郑州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张保盈:碧水蓝天,适合人类居住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有文化地标意义的全球性综合空间。
  东方财经:感觉充满了乌托邦色彩吧?
  张保盈:可以实现的,无非是现在就要确立城市文化内涵、调整产业方向、确立服务理念,搞好环境整治。
  比如,不再孤立地考虑自己,而是将周边县市联系起来,将巩义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密作为能源基地、登封作为旅游文化基地、新郑和荥阳可撤市设区,在核心城区边缘形成10公里的环城风景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