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心理预期”政策带来的风险

2008-7-16 12:3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实习记者 李协商
    最近业内对政府是否调税的争论表明在坊间一种“心理预期”政策已经形成。所谓“心理预期”政策是指企业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把握结合对国家宏观的政策考虑,根据以往的经验所做出的对未来国家制定具体调控政策的提前判断。本身这种心理预期只是企业一种单纯的市场预判,而这种预判一旦成为心理群体,就会形成一种政策效应,个体的理性就会放弃,代之的是非理性的力量起绝对作用。
    由于出口的不确定,特别是出口宏观调控政策的不稳定,造成了投资者群体的心理焦虑,焦虑就会产生群体非理性,根据自我的判断,提前作出与政策相悖的行为,结果这种行为促使国家不得不做出最后的政策出台,有的时候这种出台的政策本身并没有计划的,只是由于企业的行为刺激而产生。企业本身是想规避政策出台的,事与愿违,这种担心造成的行为其实刺激了政策的出台。
    6月份的出口就是这种心理预期政策的一种体现,部分企业根据3~5月份的出口反弹,提前做出了6月份的出口肯定会突破600万吨,政府会在600万吨的临界点上调税的判断,疯狂出口。然而统计结果显示6月份的出口额只有522万吨,不升反降,业内哗然,不仅这些企业沮丧,而且令各位业内专家也大跌眼镜,其实这并不是说“心理政策”并没有显示威力,造成这种政策扼死胎中的却是另有其因。
    首先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原因造成的,现在国内外的出口价差一般在200~300美元左右,而在巨大的价差下,出口量不升反降,就是由于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东南亚市场的需求萎缩所致,尤其是越南的经济动荡给我国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次钢价的持续高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些国家对进口钢材的需求;同时,随着5·12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国内企业出于社会责任等原因考虑,在销售的计划上也会有这方面的倾斜,在客观上也拉动了国内的需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过去的6月份对钢贸经销商本来应该是一个销售狂欢的季节,包括业内众多专家在内都已经形成了一种7月份即将调税的“心理预期”政策,而最后的疯狂却由于现实的残酷而扼杀。
    6月份相比较在5月份少一天的情况,出现的小幅下调更应该看成是一种高位震荡,所以我们更应该警惕此时“心理预期”政策潜伏的风险所带来的随时井喷出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