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政策“良药”能否兼顾“适口”

2008-6-17 10:4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王萍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5月份我国出口钢材556万吨,较4月份增加78万吨,出口环比继续上升,这已是连续第三个月环比回升。自2007年以来,中国钢材出口在创下历史新高后一路向下,目前出口量又开始有所增长,此前传出国家将要对出口关税进行调整的传言,我们暂且不论此消息的可靠与否,从当前情况来看,适当地对出口关税进行调整将整体有益于钢市的良性发展,可谓是一剂“良药”。
    自2004年以来,我国对钢材出口关税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并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一方面中国钢铁出口持续下降,但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钢材的需求则显得更加旺盛。受需求的拉动,国际钢材价格仍继续攀高,进一步拉大了国内外市场的价差,这也势必刺激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反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业界传出了国家将对钢材产品出口关税进行调整的消息。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曾在一次论坛上预测,2008年我国粗钢全年出口将达5250万吨。如此大的出口量,势必影响国内灾区建设,这就要求国家财税部门,要以提高关税的财税手段,来遏制出口,以满足国内灾区的需求和供应。
    在此时,关税调整政策的适时出台确实似一剂“良药”,因为在当前钢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内外市场价差的高度诱惑必将刺激钢材产品的大量出口,而此举无疑会使本已略显不足的建筑钢材价格随行就市,也将诱使一些哄抬钢材价格、尤其是建筑钢材价格的囤积投机行为的发生,此外,高企不下的钢价已经令下游企业苦不堪言,如果关税调整政策适时出台,对建筑钢材资源必定造成一定的回流,那么价格将降低,对无力转嫁成本的下游企业来说也算是救命之策。
    俗话说“良药苦口”,关税的调整确实实现了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有效限制,我们从2004年以来的关税调整政策上可以看出,国家对板材、线棒、铁合金、生铁、钢坯、盘条等低附加值产品的关税调整幅度较大,表明了国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决心,而国家关于出口产品政策的调整也确实让中低档钢铁产品的出口成本高到逐渐不被国际市场所接受,使中国出口钢铁产品总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也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近两年来,国家发改委没有批准任何钢厂的新建项目上马,并一再要求大型钢厂将生产重心转移到高附加值产品上,淘汰大量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线。出口政策一方面成为治愈了然是国家治愈产业集中度“大病”的“良药”,但也造成了部分的“不适反应”,比如由此而导致的钢企“偏食症”就在此次大灾中得以暴露:四川地震灾害重建中需要大量的彩涂板做临时过渡房使用,而彩涂板的生产线一度被大型钢厂所废弃,在此次大灾后,大型钢厂只能临时调整产能结构集中保证灾区供应。因为按照发改委的产业规划,大钢厂把产能都集中在了高附加值的产品上,谁都不去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
    调整出口关税作为治愈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的良药,却在大灾“临床”中遭遇了“肠道不适”,暴露出钢铁业“偏食”弊病,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适当地修改药方,以便做到“良药适口”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