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苏州)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峰会综述之五:金融与物流热舞

2008-5-30 10:3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柴凤伟
广受企业青睐
    “经过多年的实践,供应链金融的社会经济效应已充分显示出来:不仅开辟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通道,而且使银行得以与物流企业紧密合作,向供应链系统提供 ‘物流+金融’的综合服务,物流企业由此强化了主营业务的竞争力。”深发展贸易融资部副总经理邱巍在本次峰会上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积极意义给予高度评价。
    正是因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诸多优势,促使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到供应链金融的行列。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姜超峰介绍,10年前,只有少数几家商业银行的分支行探索这项业务,到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开展此项业务。2007年,与中储合作的银行有22家总行,238家分支行。有的银行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开发业务,控制风险。此外还有担保公司、典当行等资金充裕的企业加入供应链金融的行列。从物流企业看,除中储、中远、中外运等开展此项业务较早的企业之外,铁路、港口码头、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也纷纷加入,有的银行还专门成立了自己的监管公司。
    随着加入者的增多,融资业务模式也开始多样化。 “业务模式多样化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产品多样化。”姜超峰表示。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开展质押监管融资业务。二是选择核心企业,对其应收账款进行保理,及时支付其上游货款,增加对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供应链金融服务有众多物流企业参与,因而产生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不同组合模式。
对物流要求高
    银行与物流企业基于核心能力互利互补建立的物流金融平台,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给广大物流企业带来了福音。深发展邱巍表示: “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深入推进,我们看到,物流企业主营业务的客户普遍存在金融服务需求,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操作核心之一正是物流监管。因此,物流企业具有先天的优势,依托自身的物流主营业务,作为银行金融服务的延伸窗口,或者将银行作为自身的增值服务配套部门,和银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另外,对于物流外包的一些企业,接受物流和金融打包服务条件也更好。”
    但由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供应链金融又要高度重视借款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在过程管理上要进行完善和细化,对作为监管方的物流企业,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在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中,仍广泛存在着银行与物流企业双方沟通不深入,货物周转情况不明晰,核库和查库工作不到位及短库、监管失控等问题。
    对此,姜超峰指出,“这就要求银行要谨慎地选择监管方”。他强调,从物流企业看,需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环节多、当事人多,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和操作能力要求较多,对业务流程研究不透,对操作能力评估不足,极易造成损失。在供应链物流活动中,需要多次的货权交接,其准确度、信息系统的可靠度,单证的及时传递,质物的安全保管等,都需要严格的管理规范。
    二是如何建立物流外包链。任何物流企业都无法完成供应链上的所有物流活动,这就需要外包,需要建立可靠的物流链。在质押监管业务中,重要的问题是对监管企业资质如何认定,第三方监管库应如何选择,如何回避监管风险等。
    三是与金融机构一样,物流企业同样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一整套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以促进该项业务更好的开展。
有效规避风险
    有专家在峰会上指出,从社会经济层面上看,供应链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信用,会在局部地区或一定层面上造成需求失真,与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有偏差。因此,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愈来愈重要。
    姜超峰在演讲中也强调,由于利益机制和个人业绩考核机制,使得许多一线人员对风险的识别都朝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判断。在银行方面,可能会由于对客户对行业判断的失误,选错了合作对象,负债的压力,常常使工作人员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在监管方面,监管企业出于同样的原因而产生扩张冲动,有可能放松管理,造成损失。
    不过,对于这些风险,显然各大银行也有自己的考虑。据邱巍介绍,面对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到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竞争中,深发展正在筹划供应链金融下一阶段的发展路径。 “我们正在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系统直联,厂家可以通过银行的信息系统看到经销商的销售情况,银行可以通过厂家的销售系统看到经销商的订货和厂家发货情况;另一方面,实现与物流企业的电子直联,有助于实时保证银行和物流监管企业之间的账账相符,减少了对账成本;电子票据也将承兑汇票的开立、送达、保管、贴现全部实现电子化。另外,我们还将实行事业部制,打破现行的总分支块块分割状况,将行业业务线条作为利润中心,开展专业化的经营活动;为降低成本和防范风险,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探讨全国范围的操作集中模式运作。”
    光大银行在这方面也有着较为全面的举措。光大银行贸易融资部总经理助理周智雄向记者表示:“为了有效规避风险,拓展业务,光大银行特意为供应链融资产品建立了几个相应的平台:一是人员支持平台,也就是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产品经理队伍,可以为客户设计不同的行业组合融资方案;二是风险控制平台,也就是我们的CECM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三是系统操作平台,我们的国际结算系统和保理系统,都是相当先进的,在全国范围内,我行三十几家分行的任何一笔操作,总行都能实时进行过程监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