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凉州区商贸流通业的调研报告

2008-5-16 21:0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要求还有差距,加大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目前必须加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研究、规划和指导。结合区委“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调研工作的安排,为摸清全区商贸流通业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理清商贸流通业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加快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我对全区商贸流通业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凉州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 
  我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到今天已拥有(包括各类门店在内)各种商业网点近3万个,营业面积90多万平方米,商贸流通从业人员约10万人,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12亿元,较上年增长15.3%,上交国家税收和创造利润较为理想。各类便民便利店、超市、洗衣店、美容美发店、早餐店、再生资源回收店、蔬菜市场等商业网点遍布城乡。我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但为人民群众购物消费提供了好的环境,而且也成为我区税收的重要来源和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最近几年,市中心城区商贸流通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心城区现有商业网点1.9万个,营业面积约5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6万人左右,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5亿元以上。现有大型超市6家,大型酒店宾馆20多家,各类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商场和商业广场20多个,建设并投入运营的商业步行街3条,综合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10家,生猪定点屠宰场1个。这些大型消费购物场所己基本能满足市民消费,而且还能辐射我区城镇乡村。 
  (二)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涌现,经营业态呈现多样化。 
  由过去封闭式、一对一的传统型柜台销售为主要特征的百货店单一业态,转变为多种业态并存的新格局。城乡涌现了一批超级市场、连锁店、专卖店、购物中心、购物广场、厂家直销等新型零售业态。 
  (三)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区、乡、村商品流通初步形成网络化。 
  凉州区浙江大厦、凉州商厦、惠丰、嘉玲、嘉庆、宏达等批发和零售企业已形成规模,接待能力在200人以上的宾馆、饭店达10多家,天马宾馆、凉州宾馆、武威大酒店、西凉大酒店、三和酒店等饮食服务企业已成为我区对外接待的龙头企业。2007年底已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乡、村连锁经营店221家,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商贸流通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商品流通网络。 
  (四)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类型逐步转化。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速度明显加快。城区逐步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热点多集中在住房、教育、文化和娱乐型消费上。农村逐步由“贫困型”、“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过渡。摩托已成为农民主要代步工具,电话、手机、电视机已在农村普及,空调、冰箱在农村销售不断升温。 
  (五)商贸流通领域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化、法制化。 
  农资、烟花炮竹、医药、再生资源、食盐、烟草、生猪定点屠宰等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经营状况良好。我区自1997年实行家畜定点屠宰管理以来,已取得明显成效。现有定点屠宰场17个。2007年定点屠宰8.7万头,共剔除病害肉近400多头。 
  (六)商贸流通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2007年5月,组建了商务局,集内外贸为一体。商务局组建以来,从组织机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整合进程,积极适应由被动管理向主动介入、由管理点到管理面的转型。紧紧围绕全区经济中心工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指导,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推进市场建设,加强对重要商品和特殊行业的监督管理,有力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凉州区商贸流通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商贸流通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商贸流通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商贸流通业的先导地位没有确立。 
  在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行为,对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表现为:重生产、轻流通;重产值、轻效益;重商品市场、轻要素市场;重微观解决事务,轻宏观政策指导。全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一直缺乏整体规划,处于盲目自发发展状态,造成网点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经营雷同。没有出台过专门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二)商贸流通业滞后于人民生产、生活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一是市场主体不成熟,经济体系发育不完善。从体制上看,跨行业、跨部门、跨乡镇的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有的龙头企业纯规模效益和组合效益不高,而且经营产业单一,吸引力、辐射力不强,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拉动作用不大。从市场构成看,我区的市场多为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不足。二是与生产发展对接不协调。我区是粮食、蔬菜及肉类生产大区,绝大部分产品需外销,但由于农村商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适应不同商品特点的流通体系,形成“卖难”,或低价出售,经济效益不高。三是农村市场开拓不足。农村消费环境、消费条件改善缓慢,农村购物难、购放心物更难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四是与建设旅游城市极不适应。城区街景单调,停车位、停车场不足。缺少与旅游业配套的旅游商品购物场所。宾馆服务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 
  (三)商贸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太低。 
  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看,营销策略、经营方式和经营业态转变还嫌缓慢。电子商务处于起始阶段。不少连锁企业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了连锁,但通常只是统一店名和标识,在具体经营运作方面远远未达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规范化标准。个体私营经济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经营范围大多局限于商业零售和饮食服务行业,经营思维内向,家庭管理模式,小生产经营方式,小富即安,精神状况低迷保守。商业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现代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匮乏。 
  (四)对外贸易工作层次较差,经济外向度太低。 
  我区目前有自营进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共64家。近年来,对外贸易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规模不大,总量不高,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已有43家企业停业或歇业,仅有4家企业在近两年有出口业绩。对外贸易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微乎其微。 
  (五)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部分行业及市场管理尚未启动。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发展不平衡,屠宰企业规模较小,加工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产业。假冒伪劣商品依然存在。 
   三、加快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在现代经济中,流通业不仅发挥着引导消费、实现消费的重要作用,而且发挥着指导生产、促进生产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产业。一个国家的繁荣,一个城市的繁荣,首先表现在市场和流通的活跃上。因此,加快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意义重大,十分必要。 
  1、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商贸流通业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培育消费需求,通过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形成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合力,引导和刺激生产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将直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引导投资方向、投资结构。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业必将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改善地方经济形象,促进招商引资。 
  2、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流通的落后。流通活,百业旺;流通兴,百业兴。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交通基础设施、商品储运、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转移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活宽裕”。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推动发达畅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和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超市”、“连锁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延伸到农村,明亮整洁的店堂、琳琅满目的商品、周到规范的服务,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现代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管理模式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和基层干部,有利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 
  3、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生活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化,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旅游消费在人们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旅游消费己逐步成为一大消费热点。旅游消费热点的形成、发展与消费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购物环境不佳,服务质量不高,都会影响旅游的发展。近年来,我区提出了“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迫切要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加快商业、餐饮业、休闲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延伸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4、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本质要求。商贸流通业位于市场的最前沿,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商贸流通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直接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深度和广度。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让全社会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5、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是促进区域现代化,推动农村城镇化的重要经济手段。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大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旅游、休闲、购物场所,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品位,促进区域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小城镇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冲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可行性。 
  1、国家政策的调整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全国“十一五”规划提出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作为今后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消费率。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有望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转变。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强化,消费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我国将迎来新的消费高峰,这将有利于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机遇。 
  2、农村市场有望得到较快增长,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条件。目前,我区农村消费正处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过程中,农村市场总态势为:水平低、潜力大、贡献有待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国家继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免费基础教育,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切实减轻农业负担和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利于农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消费信心的逐步提高。同时,农村电网改造、乡村公路建设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使农村消费环境逐步好转,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和商贸流通业发展。 
  3、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明了前景。我区是全省粮食、畜禽生产大区,随着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必将推动优势产业进入一个新阶段,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及其与商贸流通业的良性互动,将为商贸流通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区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在全省旅游发展的战略布局占有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我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商业、餐饮业、休闲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 
  四、加快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商贸旺区”的指导思想,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着力于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强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发展新型经营业态,注重科学经营管理,加强对外开放,加强行业管理,实现商贸流通业又快又好发展。 
  目标任务:到“十一五”末,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商业区、中心集镇为骨干商业区、村商贸流通网点为基础的商品流通网络。各类商贸流通产业网点4万个,营业面积120万平方米,吸纳就业15万人。社会商品零售额较2005年翻一番,达到30亿元。 
  (一)切实加强对商贸流通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商贸流通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要强化领导。吴仪副总理指出:“加强和改善对流通工作的领导,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懂得流通,就不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乡政府要从推动经济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对商贸流通工作的研究、协调、领导。建议由区政府成立“商贸流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二要放宽政策。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运用市场经济法则指导商贸流通工作,注意工作方法,加大示范引导力度,用典型示范、教育引导。根据国家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研究我区的具体扶持办法和措施,制定一套发展商贸流通业,包括网点建设,发展新业态,行业管理,国有企业改革,个体商户发展,招商引资等政策。制定今后一段时间内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在城区建设中,要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服务设施,规划确定的商业网点用房、用地,不得挪作它用。要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要商贸流通网点基础设施建设,商贸龙头企业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引进,推进新型经营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发展。三要加强考核。要把商贸流通业发展纳入乡镇政府和区直有关部门目标管理,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建立政府激励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商贸流通业十强”表彰活动。四要创新路子。加快“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机制建设。当前,特别是要加强以“政企之桥、会员之家、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宗旨的各类行业协会建设。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市场管理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五要加强宣传。发展商贸流通业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支持、广泛参与和各部门共同努力,因此要运用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性、方法步骤、政策措施、目标思路,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典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建设步伐,构筑区乡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通过推进现有网点的资源整合和新型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形成总量平衡、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结构适当、配套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乡、村商贸流通业网络体系。 
  1、建立以城区为中心的批发零售市场,发挥中心商业区的带动作用。 
  凉州区城区应定位为商贸服务旅游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商业步行街购物中心,特色小吃美食市场,以特色店、专卖店、连锁店为主体的商贸旺铺,推动新西凉市场物流中心快速发展,建设新的农副产品批零贸易中心,新建一个汽车交易市场、农机交易市场。 
  2、以中心集镇为重点,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发挥骨干商业区双向流通中的枢纽作用。 
  坚持市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吻合,以产业兴市场、以市场促产业发展的路子,围绕粮食、畜禽、果菜、旅游等几大产业,大力建设有一定规模、辐射力、带动力较强的专业市场。 
  3、大力构筑村级商贸流通网络,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以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为抓手,在巩固、提高、完善现有221家乡村农家店的基础上,力争到“十一五”末达到500家乡村农家店。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要拓展网络服务功能,逐步实现消费品、农资、药品、图书流通“一网多用”。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农民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加强农村营销队伍建设,支持、鼓励农村经济人、中介人拓展业务。 
  (三)推进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1、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着力发展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利店,积极发展特色专业店和专卖店。在各乡镇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积极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探索通过自由连锁、挂大靠优等形式开展同业合作,做大做强商贸连锁龙头企业。 
   2、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鼓励利用电子网络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使其成为商贸流通信息化的基本载体。 
  3、加大对传统服务业特别是社区商业服务业改造力度。 
  提升餐饮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食品卫生与安全标准、服务规范标准,促进餐饮业规范经营。努力挖掘餐饮文化内涵,坚持对传统餐饮业的继承和创新,推进餐饮业特色经营,扶持民族特色餐饮业。实施便民服务工程,积极发展洗衣、修理等便民服务业,增强社区在家政、看护、保洁、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促进典当、拍卖、再生资源企业发展。 
  (四)整顿流通秩序,加强特殊行业规范管理,优化经营环境。 
  当前,要着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石油市场管理,建立完善监管机制;二是强化生猪屠宰行业监管,淘汰规模小的屠宰场(点),推进机械化屠宰场建设,力促扩大规模,提高屠宰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三是继续推进酒类流通管理,加大酒类备案登记和酒类随附单实施力度,保障居民消费安全;四是加强对典当、拍卖、再生资源、美容美发等特殊行业的规范管理。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外向度。 
  按照“内外统一、档次升级、多元发展”的推进思路,支持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开拓埠外市场,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市场开拓水平和竞争能力。一是积极推进“引进来”发展战略,加大商贸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商贸流通信息库,有针对性地组织招商活动,争取最大效果。二是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特别是现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要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下大力气把凉州区名、特、优、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六)加强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法制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为抓手,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勤政廉政,切实增强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更强的业务能力,更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推进商贸流通工作跨越式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