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化建设新方向

2008-12-3 10:5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王芳
    现代物流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横向整合、行业纵向整合、物流组织流程和物流运营流程不断创新的趋势,但总体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物流规划和布局存在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等问题,各地物流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大量的物流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物流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多重复杂矛盾,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是我国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对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信息化是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为实现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步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将在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物流资源良好整合、解决物流企业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可实现区域间、区域内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等之间的横向整合,做到区域物流资源信息的共享,最大
    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
    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
    实力雄厚,基于IT解决
    方案的物流专业服务供应
    商——时力科技,很早认
    识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
    物流信息化建设起到关键
    作用,积极投入平台的研
    究开发,承接和参与了国内
    众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
    设,成为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
    优秀服务供应商。
    时力科技为 “中国-东盟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打造的物流与电子商务平台,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 “建立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为战略目标,全面落实政府提出的 “一轴两翼”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平台采用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战略方针,以电子商务应用,特别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为起点,实现带动相关物流配送服务、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中国-东盟区域贸易提供信息化支撑的建设目标。此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积极促进了区域物流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平台已成为具有广西特色的商品,如食糖、咖啡、松香、酒精和有色金属等在全国以及泛北地区的定价中心。
    时力科技还为 “易物流”打造了服务于物流行业的全新交易平台。平台采用传统物流行业与金融、IT相结合的方式,将物流的关键因素时间、地点、数量和价格包装于一体,实现类似于实体商品交易的网上竞价交易。结合电子商务技术和创新科技的应用,时力科技帮助 “易物流”很好地实现了 “资金流、信息流、人流与物流”的完美结合。
    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环境保障,它不仅对完善现代物流功能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而且是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现代化物流的迫切需要。公共平台解决了行业间信息互通、企业间信息沟通,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问题,使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成为可能。平台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社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简单、准确、快捷的物流流动过程,实现供应链的优化,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物流服务水平。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引领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向新的方向快速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