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
2008-12-24 19:3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这对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强城乡统筹,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里,从以下七个方面来不断发力,积极推动
一、统筹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方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市和农村各自为战,其结果是虽然城市发展较快,但农村发展滞后且乡村建设散乱无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当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出台指导性文件,在各县域强力推进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把县域内每一块土地都纳入规划范畴,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农村规划、总体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衔接,以城乡一体规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平等和谐、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比如,通过规划,对城郊村,可以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延伸和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纳入城市发展框架,推进农村转社区、农民转市民;对中心村,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吸引人口集聚;对自然生存条件较差的边远村,可以长远考虑将通过迁建转移给予根本解决,以避免无谓的投资。
二、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物质载体。
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分工与合作中,县域经济大多必然表现为资源性经济,必须依靠资源优势来赢取自己的经济优势,有且只有这样,一定县域才能正确定位,发挥出自身比较优势。因此,要科学配置城乡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资源“下乡”、农村资源“进城”,努力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在城乡资源互动的基础上,要综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建立起特色化、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要着力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和农产品物流业,不断拓展农业功能;要依靠本地的矿物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物开采业,积极向矿产资源下游产业不断延伸,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并逐步向产业集群过渡;要着力开发本地山水人文资源,建立起旅游观光休闲产业。
三、统筹城乡人口发展,加快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尽管与过去相比,现行的城镇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已有了较大改进,但当前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仍受到许多不合理的限制。统筹城乡人口发展,要求切实打破上述制度体制的束缚,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是中央应逐步出台相应政策,将非农产业农民失业等问题纳入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之中,解决好从事非农产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二是要改革农村征地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并完善法规,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三是将农民就业问题纳入整个社会就业体系之中,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力度,促进他们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四是要把农民工及其所携家属在工矿企业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工作列入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社区的管理责任范围,并将相应的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五是要研究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村组治理或者说是后顾之忧,如留守子女的照顾教育问题和年迈老人的养老照顾问题。六是要制定政策积极推进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通过拍卖、入股、租赁、反租倒包、转包等多种形式,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将土地使用权用活用好。
四、统筹公共服务,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欠账太多,目前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应当按照有利于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其中,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尤其要加大投入力度。中央省级财政在转移支付中要坚持分类支持原则,切实保障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的地区的公共服务正常化支出,让WTO的国民待遇原则落实到每个国民、每个企业主体。同时还要切实保障好这些地区中县、乡、村级机构的人头工资及正常管理经费支出。
五、统筹城乡投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为县域经济参与现代化大生产提供平等的竞争平台。
城乡发展的差距在基础设施方面尤为明显,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应当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要针对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各种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强化城乡设施衔接、互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特别要增加对农村道路、水利、能源、信息和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提高上述设施的质量和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让农民基本享有同城镇人口一样的便捷交通和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低成本发展。要加大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力度,依靠科技进步,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效率。
六、统筹城乡管理,促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好软环境。
要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管理体系,改变一些地方政府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做法,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管理和建立相关制度为面的作用:一是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二是要加大社会治安治理力度,坚决消除农村冶安“死角”,努力打造平安县域,营造安商环境;三是要推进社区建设,切实保障乡村正常运转经费所需,努力增强乡村的服务力和执行力;四是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七、统筹城乡金融,促进资本市场一体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必须的资金支持。
资本的稀缺一直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长期性障碍。对于农村来说尤其如此,一方面金融服务机构少;另一方面同样的金融产品比城市的支付成本要高。如在中西部山区大多一个乡镇只有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由于运行成本高,贷款利息要比城市信贷支付的多得多,使得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成本得以增加。因此,这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一矛盾:一是金融管理部门要出台规定减低信用社贷款利息的上浮比例;二是金融管理部门要制定政策允许农户以农村房屋和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来获得相应的贷款;三是国家要制定信用社贷款利息与其它商业银行贷款利息差额的财政补贴补助政策。以上所说是对农户农民而言,对于县域工商业发展所需资金来说同样也是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化解措施主要有四:一是银行业要取消以县为单位的存贷比管理政策,建立起只要是成熟项目可以跨级跨行进行投资的金融政策;二是牢固树立省外都是外、县域以外都是外的观念,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把外边的资金吸引过来;三是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服务,有效引导民间资金的利用;四是鼓励和支持投资活动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作者系中共秭归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