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自由的绿色通道

2008-12-16 21: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6年,历史的长河只是一瞬。

  16年,天津港保税区创造了一片辉煌。

  16年,记者一直在保税区采访报道,有幸见证了保税区在探索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幸见证了保税区人的艰苦拼搏、奋发图强;有幸见证了保税区由单一区域向多个区域共同发展的过程。

  敲开天津港保税区首任管委会主任祝庆缘的家门,已经79岁高龄的祝老依然神采奕奕。祝老最近很忙,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让多家媒体想起了这位站在改革最前沿的开拓人、见证者,各路记者采访络绎不绝。 刚从老年大学上完书法课,祝老就和记者共同回忆起保税区当初建设的情景。

  提起成立保税区,祝庆缘还是喜欢从天津港的改革谈起。1984年6月,国务院终于批准了天津港率先在全国港口体制改革试点的方案。经过大刀阔斧的变革,天津港的飞速变化,让国人刮目相看。“天津港模式”也成为国内众多港口改革效仿的新模式。卸下多年的沉重包袱后,天津港改革初见成效稳步发展。祝庆缘回忆说,要想天津港建设有更大、更超前的发展,必须彻底改变装船、卸货的单一功能,提升港口的综合能力,于是建设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但当时还不是很开放,还在批判自由化,比较忌讳谈“自由”这两个字,所以天津港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不敢直接提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在国内尚无先例,只有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先试行保税业务,天津港人开始了大胆的尝试。1987年,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荷兰渣华集团打算在广州、上海、天津三地寻找一处港口建立合资保税仓库。这为天津港保税区的筹建提供了一个契机。祝庆缘说,渣华集团从南考察到北,到了天津港,我们就把这个机会抓住了。经过一年多反复、艰苦的谈判,渣华集团终于选择在津落户。1988年,天津港保税区的“试验田”——合资保税仓库在天津港兴建了,这个合资项目在全国港口又是第一个。记者记得,当年,国家领导人、国家各部委和外省市经常到保税库考察参观,一次次随同采访,已经熟悉了合资仓库里存放的每一批货物。

  祝庆缘回忆起当年保税库的几大功能,一是实现进口寄售,就是进口货物在中国没有买主的情况下,可以寄放到保税库里,保留关税,这种方式在国际港口是做不到的。二是出口退税,过去出口货物结算,一般需要按照合同要求,货物装船后港务局签上下货纸,才能向国外结算。但是有的时候货物交易以后,国外买家不一定马上需要这批货物,有了保税仓库以后,通过协商就可以把这个货物在国外买主不太急需的情况下,发到库里来,国内的手续都可以办理了。再一个就是中转过境,货物不是进入中国的,可以放到保税仓库里。

  几项功能初试,收获颇丰,天津港希望扩大搞一个区域,建立保税区的想法成熟了。但保税区在国际上并不通用。一个区域有保税功能的时候一般都是自由港或者自由贸易区。就这样,天津港保税区就有了中英文两个不同的名字。而英文名字中的“Free Trade”正是祝庆缘这些改革先驱者们的改革心声。1991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视察保税仓库。祝庆缘等人就抓住了这个时机,趁热打铁,协同市政府写报告给中央,申请在保税仓库基础上辟建天津港保税区。

  1991年5月12号,国务院特批,天津港保税区终于在过去保税仓库的基础上正式设立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享有多种优惠政策的特殊经济区域展现在世人面前。保税区致力于拓展国际物流功能,构筑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体系,参照国际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明确提出建设面向中国北方、面向东北亚、面向国际市场,努力把天津港保税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临港加工制造的现代工业园区、国际商品展示采购的交易基地和国际货物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

  边建设、边招商,保税区人填海造地,硬是把一片滩涂掘地3尺、3尺再3尺,3米之下层层填起了扎实的一片热土。记者不会忘记,那时每去一次采访,都能被建设者的干劲和区内日新月异的变化所触动。

  记者记得,1991年l0月11日,天津港保税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首次招商会,中外投资者云集,当场就有几十家企业提出到天津保税区投资的意向。摄像机、照相机对准意气昂扬的保税区人,保税区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这片土地的优势和风采。从那天起,保税区有了两个纪念日:5月12日建区纪念日,10月11日正式招商日。每年,保税区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两个日子,它们是保税区永远的节日。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保税区就是在没有国家一分钱投资的条件下,滚动着发展壮大。围网拉起来了,顺利通过了海关总署的验收。铁丝网包围着的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吸引了海内外各色的投资者。管委会搭起了简易的办公房。由于房子的顶部是红色的,管委会所在地就被称为“红房子”。海边的空旷使冬天显得格外寒冷,区内的温度比市内要低很多。“红房子”的保温条件不是很好,工作人员裹着厚重的冬衣,为投资者办理各项注册企业的手续。寒冷挡不住投资者的热情,由于到保税区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保税区的建设面积也在迅速扩大。一年内,在保税区投资注册的企业超过千家,初步形成了国际贸易进出口货物保税储存、出口加工、金融服务功能齐全的特殊区域。

  采访结束时,和祝老聊起了第一批保税区人。当年正是年富力强的人加入到保税区的开发建设中,而今许多人已经退休,也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创业者,然而,今天我们可以无比欣慰地告诉已经逝去的几位第一批保税区人:保税区已在原有规划的7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不断扩展。2002年10月15日,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在这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空客等一批耳熟能详的国际知名公司已经正常运作了。而位于天津机场内占地1.2平方公里的空港国际物流区,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临空港物流园区,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保税区功能政策优势,发展以空港为依托的航空物流业和临空港加工业。

  人们不会忘记,在全国15个保税区,是天津港保税区率先提出港区一体化发展方向;率先将铁路引入区内;率先开通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班列;率先建立国际货物分拨中心;率先实现货物的直提直放;率先推出分批报关、集中出关;率先拓展国际商品展示和展览等国际服务贸易功能;率先开展国际转口和过境贸易;率先实现地方人大立法,推出了《保税区管理条例》……天津港保税区成立16年来,始终走在全国保税区的前列。(门心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