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运大步赶了上来

2008-11-25 1:0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978年9月26日,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的“平乡城”轮,装载着162只集装箱,缓缓离开了黄埔江,驶向赤道的另一边———澳大利亚。这是中国第一条真正的集装箱班轮航线的首航。30年过去了,时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的钱永昌先生,两鬓早已霜白。
  2008年,我国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经历了整整三十个年头。这30年,集装箱运输不仅以运输产业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中国海运业的进步,同时引领、带动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
  急先锋中远集装箱运输作为新的运输方式,1956年4月,美国开始运输第一只集装箱开始。1973年4月,中远总公司、中国外运、中国外代在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所属“丰城”、“盐城”两轮在甲板上试行装载20只2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去日本。
  集装箱运输没有出现前,中国托运人多采用木箱包装,不仅包装费用高,而且易破损。此外,木质包装箱规格不一,船舱利用率就不高。而船员还多了一项基本功就是配载、捆扎,防止大浪把箱子打倒海里去。
  集装箱运输使传统班轮海运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装卸效率和运输安全性极大提高,为全球性产业分工转移奠定了基础。“平乡城”轮成功开辟中澳航线后,集装箱班轮运输的优越性逐步显现。
  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开始只是将原有的杂货船、散货船进行改造,只在船舶甲板上装载部分集装箱,这与当时国际上已经开始的全集装箱船运输模式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紧跟国际远洋运输发展趋势,对船队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逐步完善船队的结构,增添集装箱船、多用途船,减少普通散杂货船。
  从1979年开始,上海远洋先后向日本订购建造8艘载箱量分别为430标准箱和753标准箱滚装船。1982年9月至1985年12月,又先后在联邦德国、日本和国内船厂分别承接了22艘集装箱船,全部投入集装箱班轮运输。
  1988年4月,上海远洋将香港—美西线集装箱班轮改为星期班(每星期固定时间开出一艘船),受到货主的欢迎,国外媒体更是惊呼“中国航运正在大步赶了上来”。
  ……
  1997年1月8日,中远集运承接了5446标准箱的“鲁河”轮,她不仅是中国第一艘第五代超巴拿马型全集装箱船,也是当时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科技含量最高的全集装箱船舶。2007年8月9日,10000标准箱集装箱船“中远亚洲”轮在天津港首航欧洲,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集装箱船舶。
  此时,大步赶上来的中国海运集团,不时有新船、大船出现在国人面前,与中远、与世界开展扩展运力的竞赛。
  2008年4月23日,中远集运一次投资近百亿订造8艘13350标准箱集装箱船,这在中国远洋发展史上尚属首次……
  红红火火闹神州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海运市场不断扩大,一大批我国海运企业纷纷抓住机遇迅速成长,跻身世界海运竞争队伍。
  1997年,由原上海、广州、大连三大海运公司为主组建的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成立。当时,中海集团的远洋运输业务很少,所拥有的船舶大部分是只能跑近海的小船,平均吨位才2万吨。中海缺乏国际经营网络,集装箱运输更是一片空白。
  经过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中海集团集中精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创造了一个令世界航运界都惊讶的奇迹。2004年,中海集团集装箱达到27万箱位,拥有10艘最先进的8500标箱集装箱船队。在短短10年时间内,中海集团从一个刚刚组建的集团,就跻身于世界海运企业第8位,全球集装箱班轮公司第6位。
  与此同时,中远集装箱运力从1978年总运载能力931标准箱开始,发展到2007年,中远集运拥有全集装箱船舶143艘,总箱位为43.4万标准箱,居全球第七位。目前,除了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的运力位居世界前10位外,中国外运、山东海丰等也都跻身世界前50名。
  纵观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由零开始到100万标箱用了16年,从100万标箱到1000万标箱用了9年,由1000万标箱到5000万标箱用了6年,而由5000万标箱到1亿标箱仅用了3年。
  目前,世界上前20大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在中国都设立了独资、合资公司或办事机构。而作为中国最大的航运中心———上海,全球前50大班轮公司都已开展班轮运输业务,世界最大的8个国外船级社也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
  截止到2007年底,已有146家境内外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在我国取得了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经营资格,从事进出中国港口的班轮运输业务。其中境内公司39家,境外公司107家。据统计,境内外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在上海开辟有600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青岛、盐田分别有200多条集装箱班轮航线。
  保驾中国贸易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集装箱运输的优势日显,成了货主的第一选择。从国际海运集装箱运输量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值来定义的集装箱生成系数表明,最近12年来,中国集装箱生成系数稳步提高,已从1996年的0.28(万标准箱/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0.5以上。
  根据权威机构克拉克森公司的数据,在海运承担并完成全球贸易90%货物运输量中,除了铁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宗货物外,集装箱运输几乎囊括了所有商品物资。
  “在中国集装箱班轮运输起步、发展的30年里,海上运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货物运输变得更快捷、更高效”,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致俊说,“在跨越中日两国、三港的条件下,‘新鉴真’轮实行定时开航、定时到港、定时交货的‘三定’服务,船抵日本港口后确保2小时交货,货物直接进入超市、大卖场的货架,这在过去的传统运输中是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
  随着传统的件杂货运输日趋萎缩,许多过去采取普通冷藏船运输的货物,也纷纷改用冷藏集装箱或罐式集装箱运输。1999年,中远集运在中日航线上注入“绿色快航”概念,将航线服务精确到小时,同时推出班期、交货、中转、通信、证书传递、专人服务和货物跟踪保证,做到“当天到货、当天超市上架”。
  集装箱班轮运输服务中的“高端服务”———快速交货服务(H...S.)将海运服务提升到准空运水平,现在已不是中远集运的“专利”,已不是中日航线的“专属”,越来越多的班轮公司开展类似的业务,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速。
  随着集装箱码头建设不断加快、通关环境不断改善、集装箱班轮航线不断拓展,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与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同步增长,相得益彰,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
  向深层次渗透飞速发展的集装箱运输事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对我国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带动了相关行业和领域的进步。由外贸而内贸,集装箱班轮运输由国际航线推广、运用到内贸航线,也推动着公路集装箱化、铁路集装箱化。
  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集装箱运输的重点已有从“港到港”运输服务转向“门到门”物流服务的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由集装箱运输衍生的包括无船承运人、国际货代、船代、仓储、第三方物流等一系列下游服务,已覆盖从货物揽收、报关报验、船舶装卸、陆上运输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现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的钱永昌认为,货主和客户对运输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物流已成为客户关注的焦点,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将成为航运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上的一个主攻方向,这既是世界经贸发展和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也是航运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航运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改革开放后,如何充分利用货币、资本市场,如何利用好国内外资金,成为越来越多的集装箱航运企业的日常课题。例如,中远订造的第一艘全集装箱船舶,就是利用国外贷款、利用国外技术在国外制造的。中远从成立初期的国家投资到改革开放后贷款造船,再到2005年在香港上市、2006年在上海上市,成功摆脱了“输血”发展的模式,走向了依托市场、利用资本市场供血发展的良性发展循环。中海集运、中外运航运等公司同样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强调着自己的声音。
  让我们再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场景。1979年,中美两国自1949年后首开直航。3月25日,当第一艘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货轮“柳林海”号前往美国西雅图港时,中方特意找了一批蜂蜜装上了“柳林海”轮,象征着中美航运事业今后能够甜甜蜜蜜。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中国集装箱班轮业也如同这蜂蜜一样,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贸易增加甜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