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港口合作分析:港口海运已经成重要载体

2008-11-13 15:4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1月12日电(记者杜源江)港口合作是中国-东盟交通合作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推进以及中国与东盟在经贸、人员往来等方面开展日益加深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港口合作日益彰显其重要作用。出席近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中国-东盟港口合作高官会第一次会议的各国政府官员及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东盟港口合作空间广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港口方面的合作。 
港口和海运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载体
2007年底,全国沿海共有150多个港口,其中25个港口规划为主要港口,沿海港口共有生产用码头泊位470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78个;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5亿国际标准箱单位;上海、广州、天津等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
在环北部湾地区,我国除广西之外的其他沿海主要港口还包括广东省的湛江港和海南省港口群。湛江港依托粤西中心城市湛江市,背靠西南各省,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湛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7万多国际标准箱单位;海南省建有海口、洋浦、八所、三亚等港口。200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032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0万国际标准箱单位。
200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达到2026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90%以上的货物通过海洋运输实现的。在2007年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中国与东盟共同成功举办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与会各国部长一致认为,港口不仅是陆水联运的重要界面,更是连接本地区经贸往来物流链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和本地区贸易量的持续增长,海运需求必将不断增长,也因此对港口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黄华宽表示,港口和海运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重要载体。“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港口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港口的整体竞争力,创造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港口条件和海上运输条件,有利于促进双方贸易进一步增加,进而促进东盟与中国经济共同增长,带动港口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广西与东盟港口合作的进展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广西地处华南、西南和东盟三大经济圈结合部,是我国与东盟之间惟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是中国-东盟合作名副其实的“桥头堡”。广西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的主要参与方,也是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省份之一。其中,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主要指中国和海上东盟国家的合作,因此港口合作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 
在2007年举行的中国-东盟交通战略规划研讨会上,中国提出加强与东盟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形成“四纵两横”运输大通道。其中“一纵”指中越通道,其主要由中国西南沿海港口,越南北部沿海港口,中越红河航道及内河港口,昆明、南宁至河内的公路、铁路等国际运输通道组成。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提升国际大通道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
目前,广西与越南港口间开通了多条直达的国际集装箱班轮线,广西北部湾港口与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多个港口签署缔结了友好港口协议,建立了港口间友好往来、人力资源培训、信息交流、贸易发展及投资合作的平台。
六大建议力促中国-东盟港口合作 
基于各国现实的需要和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上达成的共识,各国交通部长倡议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合作协调机制,协调机制于2007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六次中国-东盟部长会议上得到全体部长确认,明确尽快召开高官会议,共同商定港口合作计划,确定重点和优先合作项目,以便更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为落实上述倡议,共同磋商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本地区港口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和潜力,扩大港口运输能力,提高港口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中国交通运输部代表在出席中国-东盟港口合作高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六项建议,以期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港口方面的合作。
一是建立中国-东盟海运会谈机制。通过建立中国-东盟海运会谈机制,加强政策对话,促进航运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开展港口、航运建设与管理领域以及海运、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培训、技术与信息交流,提升区域交通合作能力建设。 
二是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合作组织。通过借鉴欧洲海港组织经验,成立中国-东盟港口合作组织,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港口管理机构或港口企业代表构成,负责制定港口合作指导性文件,协调各方投资关系,指导港口企业开展合法经营。
三是推进港口基础设施与内河航道建设。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建立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现代化交通服务的综合交通通道和网络,我国将加快防城港、钦州、北海、湛江、海南等环北部湾港口群以及澜沧江-湄公河、伊洛瓦底河等内河航道和港口的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及港务局的磋商与协调,实现中国-东盟国家港口的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并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参与东盟国家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促进通关便利化。通过政府合作,运用现代管理和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口岸数据平台,畅通口岸进出口货物的信息流、单证流、货物流和资金流,相互简化出入境手续,推进检验检疫相互认可,推进一站式通关,建立健全区域内银行间跨国结算机制等,促进区域内人员、货物、资本等快速便捷流动,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实现中国-东盟各港口之间快速通关,提升总体竞争力。 
五是开展马六甲海峡海上安全与海事合作。马六甲海峡海上通道安全对于东盟国家和东亚各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政府合作,推动马六甲海峡海上安全与海事合作项目的实施。加强海上安全、保安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人员、经验和技术交流。并向国际海事组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组织寻求马六甲海峡海上安全与海事合作项目资金。
六是进一步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我国港口应向东盟国家现代化集装箱港口学习先进管理经验,邀请其管理人员来中国开展讲座等交流活动,并引进相应的人才,安排人员实地考察或在先进港口进行实习。继续对东盟国家的港口码头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交流管理经验,共同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进我国政府、港口企业与东盟之间的联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