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关键词解读新农村“汽车时代”

2008-10-24 13:1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李卫卫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使国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了农村。不少专家和分析人士都认为,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及举措,不但可以在短期内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从中长期来讲,更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为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将很有可能在农村引发一场汽车 “普及运动”。广大的农村也将进入到汽车消费的新时代。而这个由7亿多农民构成的庞大消费群体,将为国内汽车行业提供一个巨大的崭新市场。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来讲,这无异于一个难得的历史机会。
    那么,十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将在哪些方面促进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将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战略机遇呢?
    关键词一:收入翻番
    一直以来,农民收入水平偏低都是制约我国农村汽车市场发展的一大掣肘。因此,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大发展有赖于农民收入的普遍增加。在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民收入翻番。”
    这个“翻番”意味着,未来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将在6%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按照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增幅9.5%计算,“比2008年翻一番”就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在9000~10000元。如果将物价因素考虑进去,这个数字将达到12000~15000元。而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数为7亿多,如此庞大的市场群体所具有的潜力,任何人都不能低估。而一旦农民收入增加了,手里有钱了,他们对于汽车的消费诉求将很有可能被激发出来。
    有统计显示,当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000元时,他们会考虑购买低速汽车;而当收入进一步增加时,则会考虑购买轻卡、微客,甚至轿车等车型。
    按照这个思路,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所设定的农民增收目标的顺利推进,农民对于汽车的购买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到那时,制约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大发展的最大瓶颈——收入低下问题也将被逐步突破。未来几年,我国农民的收入将足以使他们在汽车等消费品上拥有强大的购买力。这对于汽车企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关键词二:公路建设
    除了购买力问题,农村道路现状也是农村汽车市场发展的一大拦路虎。据了解,目前中国农村用户的汽车运行里程,有60%以上是在三级及以下的公路、乡村土路和沙石路上完成的。糟糕的道路根本无法满足农村汽车市场发展的需要。
    而这一问题,同样也是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在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 《决定》)中指出,今后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其中,针对农村道路问题,还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确保 ‘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 (水泥)路,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
    其实,在我国的 “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计划安排1000亿元资金用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中央在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继续重申了这一要求,也表明国家对于农村道路问题的重视。而按照 《决定》的要求,最晚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公路建设是开启农村汽车市场大门的必备条件。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农村也将逐步为汽车的全面进入做好基础设施上的准备。而解决了农民行路难的后顾之忧之后,也必然会拉动具备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民购车。
    关键词三:土地流转
    在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农村改革中 “允许流转土地经营权”。专家认为,这项政策的直接作用就是让土地“活”起来,推动农村规模化经营,让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参与到第二、第三产业中。
    而在此过程中,不但会使农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还会促进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而这两方面都将带动农村流通领域的发展,经济作物和工厂的成品需要运输出去,而工农业生产原料和农民的日常用品也急需输送进来。
    但目前,我国农村现有机动车所承担的运输量却仅占农村总运输量的30%左右,这个数字在发达国家却已达到了80%。一方面是越来越旺盛的运输需求,而另一方面却是运输工具的严重不足。这一矛盾将会带动农村对汽车,尤其是对货车需求量的快速增加,而这势必强烈地刺激正在培育和发展的农村汽车市场。
    同时,业内人士也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了土地,会有一大批人进入到第二、第三产业。而作为一种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运输作为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成为他们中一部分人的选择,这也将拉动农村货运车辆销量的增长。而且,对外联络的增多也会让农村的人员流动逐渐频繁,这对于客车市场的拉动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