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金矿”怎么挖?

2008-10-24 13:1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李卫卫
    有人将农村形象地称为中国汽车市场的 “最后一个金矿”。而我国汽车行业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邵奇惠也曾明确表示: “谁拥有了农村市场,谁就拥有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
    这些观点得到了大多数汽车生产企业的认可,而且有不少企业也已经进军到了农村市场,并尝到了“甜头”。在他们眼里,农村是不折不扣的 “大蛋糕”。但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从农村挖到所谓的“金矿”,他们把农村归为“鸡肋”,被迫抽身而退。
    为什么同样一个市场,不同的企业却有不同的遭遇?对此,专家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得不得法。部分企业之所以频频碰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住在农村市场上的“掘金术”。
    汽车的传统消费市场是城市,很多企业不管是产品研发、生产还是市场推广、网点铺设基本都围绕着城市需求展开,但是把同样的经验和做法放到农村,却未必行得通。因此,专家提醒,要想在农村市场有所作为,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考虑农村的实际。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研发和生产适合农村使用的产品和车型。对于商用车企业来说,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在农村,要运输的货物多种多样,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汽车又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运输工具与农产品“对号入车”。所以,相较于城市,农村对于车辆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细分化。这就要求汽车企业在面向农村市场的时候,建立起更加完备的产品线。
    同时,受制于购买力,农村市场还要求车辆的价格比较实惠。因为利润低,也让一部分企业 “望而却步”。专家认为,企业在开掘农村市场的时候,要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要认识到农村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当然,农村汽车市场的开发不但需要企业着力,同时还有赖于政府的参与。对此,有专家建议,农村市场的壮大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切实从农村角度思考问题,从农民利益出发,引导汽车企业生产出适合农民用的车。
    此外,应尽量减少农民在购买、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并在行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以激发农民的购车热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