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深化基建合作共同规避金融风暴影响

2008-10-24 1: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广西频道10月23日电(记者何丰伦 向志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已经波及全球,而中国与东盟国家所受影响仍然有限。记者在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采访时了解到,东盟高官以及众多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通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避金融风暴带来的风险。 
立体交通网建设撬动巨额市场 
    以交通为切入点推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早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识。交通是中国与东盟确定的十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早在2002年,中国就与东盟建立交通部长会议机制,在海运海事、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公路通道、泛亚铁路和航空运输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近年来,不论是位于中国与东盟合作中方前沿的广西和云南等省区,还是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都在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两廊一圈”经济合作,中越双方不遗余力地推进高速公路建设。 
    2005年12月,中国通往东盟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近180公里的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使得越南首都河内到南宁只需4个多小时,构建了河内-南宁走廊带的核心通道。越南工贸部副部长阮成边日前表示,越南目前也正在加紧建设“河内至友谊关”“下龙至芒街”两条直达中越边境的高速公路。两条高速公路均属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陆路通道建设项目,通过连接广西东兴、凭祥等边境城市,越南将实现与广西的高速公路路网对接。此外,未来几年广西规划建设百色至龙邦、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崇左至水口二级公路等多条重要通道,形成连接越南通往中国华南、华中以及西南地区便捷的陆上通道。 
    今年2月26日,云南河口连接越南老街的高速公路贯通,这条路是云南连接东盟国家的首条高速公路。3月31日,昆曼公路老挝段正式通车。加上去年建成的腾冲至密支那公路,云南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正向通往东南亚的东、中、西线和通向南亚的四个方向扩展。和广西一样,在未来10年里,云南预计为交通基础设施投入2600亿元巨资。 
    港口方面,北部湾港口群日渐繁荣,广西与越南港口开通了多条直达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北部湾港口与菲律宾、越南多个港口签署了缔结友好港口的协议。目前,已明确防城港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北海港、钦州港为地区重要港口。预计到2010年,北海、防城、钦州3个港口吞吐量将超过1亿吨。 
    在2008年举办的泛北论坛上,中国铁道部和交通运输部也对泛北部湾地区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蓝图进行了勾画。今后5年,广西将投入约3000亿元人民币建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全力打造连接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到2012年,广西将形成境内综合交通网络主干架,实现与周边国家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动脉的全面贯通。为了增进与广西的贸易往来,同时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加快了泛亚铁路等陆路通道的建设速度。 
电力深度合作确保“双赢” 
    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分论坛的“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上,电力行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电力合作不仅能够破解这一地区面临的能源瓶颈,投资总额超过千亿美元的电力开发还将大大增强中国与东盟共同抵御金融风险的实力。 
    东盟工程院院长李怡章认为,中国电力企业凭借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具备在东盟电力市场上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竞争的实力。李怡章说:“东盟国家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但缺少技术和购买技术设备的资金,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电力合作潜力十分巨大。” 
    来自越南方面的统计显示,为保障2008年越南经济增长8.5%-9%,越南全年国内用电量需求达到772亿度。2008年越南电力集团将继续向中国购电34亿度。另外,未来几年,东盟电力需求将增加1000亿度,建设投资金额约2000亿美元,其中电力设备、电工产品至少需要1000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  
    多年从事电力水电资源开发研究的专家、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总裁陈润秋算了这样一笔账:“中国水电装备和设计方面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同样标准的工程预算,只有欧美等国家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加上适当的电网布局,完全可以实现在一国开发水电,周边国家和地区都能受益的局面。”  
    早在2001年,中国的电力企业集团就开始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大力开拓东盟市场。如今,由中国承担援建任务的缅甸多个电站已建成投产,中国与泰国合作建设的景洪电站也进展顺利。 
    不久前举行的第25届东盟国家能源部长会议已达成共识,共同协调和推动大联网工作的实施,建立一个跨区域、跨国家的东盟大电网,并欢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电力建设和服务。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数专家和学者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电力深度合作,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能源开发的范畴,更具有形成合力、共御金融危机的现实价值。 
基础设施合作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 
    以立体交通网建设为线,中国与东盟双方也在完善口岸基础设施、促进边检便利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依托南友高速路的建设,广西加快了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城市凭祥市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底以来,友谊关联检大楼、友谊关电子口岸、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等一大批口岸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特别是广西与越南的经贸交往。 
    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总投资额约11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凭祥物流园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正在进行二期工程的征地和建设工作。一期工程投资2.6亿元,占地面积752亩,建成了进出口货物通关服务区、进出口货物候检区、综合办公区、配套路网工程和出入境前置核放查验设施等功能区,2007年全年进入物流园车辆9万多辆,货运量近150万吨。此外,有关部门正按照凭祥物流园的建设模式,积极作好东兴口岸物流园区的前期规划和筹备工作。 
    同时,一系列贸易便利化的协定和措施也相继出台。3月30日,中国与越南在老挝首都万象签署谅解备忘录,正式把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和友谊关跨国口岸纳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跨境运输协议框架。根据协定,大湄公河次区域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中国和缅甸6国跨境客货运输将逐步享受到交通、海关、质检和边检部门在口岸实施的单一窗口和一站式联检服务,使运输更加便利,从而促进六国间的经贸发展和人员往来。 
    贸易便利化给自贸区内的企业成本降低、效益提升带来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刘祥学认为,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对于稳定区域市场、提振民众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刘祥学说:“对于实体经济并未出现大问题的中国—东盟地区而言,民众信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间接影响实体经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未雨绸缪。”(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