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业物流中心 挖掘新的利润源

2007-8-28 15:2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发达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实现物流的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而物流中心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情况下,物流中心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可以看出:物流中心是综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资位移集中地,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产销企业间的中介。
    物流中心可分为下列几种形式:按功能分类可分为储存型物流中心、流通型物流中心、多功能物流中心。按商品分类可分为综合型物流中心、专业型物流中心。按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可分为区域型物流中心、城市型物流中心。
    根据分类,我们不难看出:物流中心所起的作用是作为商品周转、配送、保管和流通等活动的据点,目的是克服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促进商品按顾客的要求顺利转移。具体地说,物流中心具有以下作用:
    一、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随着市场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流通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商品流通呈现出多批次、少批量的的趋势,如果生产企业直接承担大规模的商品运输,不仅造成成本增加,而且由于运输次数频繁,造成过度使用道路、堵塞交通、污染环境等现象,也增加了社会成本。相反,如果在运输的源头或厂商集散地建立物流中心,统一集中各类商品,加以合理组合,再实施运输,既发挥了物流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又有效地抑制了社会成本的上升。
    二、商品配货中心的作用。随着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营销渠道的进一步细分,在商品、原材料进货、发货方面,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配货职能就更显得日益重要。而物流中心正是专门从事配货工作的机构或物流据点,它把各个不同的商品汇集在一起,通过对各用户订单地处理,按客户要求的种类、数量进行集中配置在一起,然后,再通过物流中心向各类用户发货,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商品配货的作业量。又因为商品的配货工作是集中在物流中心统一完成的,而非每个企业各自完成的,这就实现了商品配送的集约化,有效的避免了分散运输、迂回运输和不合理运输等现象,实现了总物流成本的下降和社会效益最好的目标。
    三、商品在库管理中心的作用。近几年,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成本的不断下降,很多企业提出压缩库存或零库存管理的想法和做法,这样,能够实现在库集约化管理的物流中心就保证了企业有可能实现零库存管理和商品集中的在库管理。
    基于物流中心的作用,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就很有必要,通过建立物流中心,充分应对企业顾客的各种要求,并缩短商品的流动时间,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
    从企业物流中心建立的具体形式看,主要表现在两种表面上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即物流中心的集约化、综合化发展方向和分散化、个性化发展方向。就集约化、综合化发展方向而言,其优势表现在基础设施投资较少、商品总体在库量的压缩成为可能、输送费用降低、物流管理自动化较易实现,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但是,它带来了物流中心到配送目的地距离的延伸,增加了商品的配送成本,同时由于缺乏与配送目的地用户的紧密联系,降低了物流服务水平。相反,分散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由于它接近配送目的地、配送时间短,进而能够充分应对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对终端顾客多样化的要求做出迅速反应。但是,它的缺点是不易对在库商品进行综合管理,容易发生商品的断货问题。因此,企业要建立何种类型的物流中心,就要根据自身实际状态做出具体的判断分析。
    也正因为如此,实现物流中心自身的效率化、按照客户的要求建立进货体制和保障物流作业的合理化必不可少。物流中心内部运作合理化的目标在于消除物流中的作业浪费、时间浪费,减少商品损失,提高设备、设施和运输工具的利用效率,进而消减物流费用。具体地讲物流中心可以通过下列几个方面实现内部运作的合理化:
    1.物流作业管理信息化。整个物流中心的物流作业过程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系统,物流中心的各个作业环节通过信息流动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合理组织物流中心内部物流活动就是使各个作业环节相互协调,根据总目标的需求,科学的调度和配置系统内的基本资源,这些都是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来实现的。因此,物流中心内部合理化一刻也不能离开信息,即从接受客户的订单到备货,以及车辆的配载等物流作业均应实现信息化管理,以便对整个作业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科学的控制和优化的调度,以减少因信息传递的不及时造成的损失。
    2.订货、发货的效率化。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的建立,应注重通过网络将各企业、分厂与物流中心连接起来,使订货信息通过信息系统传输到物流中心,在准备发货地同时,同期进行自动地制作发货票和账单等业务,真正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商品的物质运动紧密联系起来,并推动急需型产销体制和网络经营体制的建立。
    3.装卸、搬运的效率化。装卸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装卸本身并不能产生新的效益和价值,但它在物流过程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装卸作业的质量好坏和效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物流成本,而且与能否及时满足顾客的服务要求相关联。因此,装卸作业的合理化、效率化是实现物流中心效率化、顾客服务满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装卸搬运的效率,应尽量提高自动化作业水平,实现物流作业快速化的目的。
    4.储存保管合理化。用最经济的方法实现商品存储的功能,这是存储保管合理化的前提和本质。在商品到达最终需求者之前,物流中心的存储保管填补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时间距离。在网络经济时代,在一些领域里提出“零库存”的概念来取代“一定量的库存”满足方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许多领域仍然需要依靠存储来保证正常生产节奏与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为保证储存的科学合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将静态存储保管变为动态存储。这样可以加快存储商品和资金的周转的速度,降低商品损耗,提高物流中心的吞吐能力及降低物流作业成本。
    (2)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的方式。就存储保管而言,即使整个系统形成了有效的动态运转,也经常会出现一部分商品远低于平均水平的存储期过长的现象。为了保证每个被存物的储存期不致过长,采用“先进先出”管理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主要有:
    a.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操作。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商品的入库时间记录,依靠按时间排序的软件,可以自动排列出出货的顺序,实现 “先进先出”。
    b.在仓库中采用技术流程的办法保证“先进先出”。最有效的方法是仓库中的技术流程采用贯通式货架系统。利用货架的每层形成贯通的通道,从一端存入物品,从另一端取出物品,物品在通道中自行按先后顺序排队,不会出现越位等现象。贯通式货架系统还提高仓库利用率的优势,使仓库管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是现代仓库的重要技术措施。
    (3)增加存储密度,提高仓容的利用率。这样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存储设备的投资,提高单位存储面积的利用率,以降低成本、减少土地的占用,其中常用的方法有:
    a.采用高垛的方法,增加存储的高度。采用高层货架仓库、采用集装箱等都可以比一般堆垛方法大大增加存储高度。
    b.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存储有效面积。采用窄巷式货架,配以轨道装卸车辆,以减少车辆运行宽度要求,采用侧叉车、推拉式叉车,以减少叉车转弯所需的角度。
    综上所述,物流中心在现代商品流通中的作用极大,建立物流中心,是企业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发展的新战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