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乐章:谐从何来?

2007-12-10 3: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目前,粗放投资衍生的短视效应,本来就在助长国内物流业的 
(芙蓉姐姐在河北国大医药物流园区的表演,和尾大不掉的物流管理体制一样扭的不好看。) 
不良发展,而法规不完善,体制不通畅等市场环境因素,更使物流市场的乱局变得难以控制。”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办公室一负责人对记者感言。 
“管理层面的认识已不是突出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携手做务实的工作。” 
但要构建和谐、高效的中国现代物流却任重道远。现代物流,这部宏大的交响乐,要让它和谐顺畅,尤其要它响起和谐的中国旋律,不仅仅需要作为乐队指挥的高效的管理及完备的法规,还面临很多新的课题。 
法规与和谐 
“完善法制规范是物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保障。但这个保障在‘部门为行业立法’中扭曲,‘行业法规部门化’在我国仍未根本改观。”上海世通律师事务所物流法律事务部主任王太禹对记者说。 
10月29日,交通部对外透露《关于印发2007年度全国公路养路费票据式样的通知》已下发给全国各地的养路费征收部门。这意味着从2007年将继续征收养路费。作为养路费替代物的燃油税的法律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相关条款,将继续处于不被施行的境地,而尚无法律依据的养路费将继续征收。人们不禁质问,燃油税这一既利于效率,节约能源,又利于公平,合理分摊交通成本的制度,为何迟迟不被施行?明明非法的养路费为何仍要继续征收? 
业内人士指出,燃油税再次难产,不在于油价高低,也不在于征收技术,而在于背后部门利益。若取消养路费取消,交通部门每年不再有上千亿的交通收费权,全国数十万的征费人员将面临转岗下岗。明眼人看得清:费改税(养路费改燃油税)后,交通部门不仅失去巨额收入,最重要的是失掉了上路稽查的权力,摘下大盖帽变成筑路工,这恐怕最难令人接受。 
而名义是为公共服务的养路费,在现实中早面目全非,“养路费现实地说是交通部门自家的‘养人费’”。据山西朔州市当地审计部门审计发现,该市交通部门2005年征收拖拉机养路费795.47万元,其中87%用于行政管理费支出,而用于养护工程支出和其他支出只占到总支出的13%。 
这事不算新鲜。10月30日,中国政府网上公布了国务院8月28日“关于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批复指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承担的邮政普遍服务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经营的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业务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关税收减免政策。 
但在今年8月版《邮政法》(草案)仍把专营范围扩大到竞争性业务范围,即邮政专营150克以内信函,甚至把专营范围扩大到单件重量小于5公斤的印刷品,单件重量小于10公斤的包裹。这有悖于我国物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下的公平竞争。 
对此,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快递委员会秘书长刘建新对记者说,在快递物流市场全面开放的今天,传统的垄断行业若仍逆潮流把“部门利益法制化,行业法规部门化”,这既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建设和谐、公平的物流市场环境。 
监管与和谐 
物流监管与政策环境和谐与否,也是影响到物流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管理和物流室主任冯浩对记者说,“现代物流业是复合型产业、管理部门横跨交通、铁路、工商、外贸、税务、海关、民航、邮政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的差异决定了要管好物流业,必须多部门联手行动。 
2005年,由13家部委及行业组织联手建立的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为建立齐抓共管的现代物流工作管理体制开了一个好头。尽管如此,对该制度,一位浙江货代企业负责人似乎并不买帐,“部际联系办的成立不在于有多少部委单位,而在于能为企业做多少事。对码头作业费等棘手问题,为什么没见部际联系办出面?” 
物流管理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痼疾似乎一时仍难根除。9月26日,在第五次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办会议上,汽车运输车辆正常通行问题被提上桌面。近年发展强劲全国汽车物流业,以1.5万多辆运输车辆成为目前汽车物流运输的主力军。但这支主力军却在2004年成了困兽,该年4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执行后,全国95%在用的轿车运输车都超过了标准规定的长度,整个汽车物流行业难以正常运行。 
虽2005年4月,交通部以明传电报的形式提出临时解决办法,却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目前,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仍在进行专题会议研究。 
这只是“政出多门”的一个案例。物流相关主管部门能否有效联手,已成为营造和谐高效的物流市场环境一个关键,不过已有一些部门在这方面捷足先登。 
2001年10月,海关总署牵头与公安、铁道、交通、外经贸、质检、民航等部委组成口岸联络协调机制,主动采取措施,加强沟通和协调配合,明显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以上海口岸为例,当年上海口岸一般进口货物通关时间,海运由96小时缩短为48小时,空运由72小时缩短为14小时,外高桥保税区的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从过去72小时缩短到6小时。 
目前,海关总署与几部委联手建立了“大通关”长效机制中,以新型管理模式加快了货物验放速度,奏出了和谐的物流乐章。
“物流业和谐发展,不仅仅要物流企业和谐共赢,还要行业组(芙蓉姐姐在河北国大医药物流园区上舞蹈)
织、咨询机构、装备企业、人才培训等关联行业的匹配和支撑。”冯浩对记者说。
不过,近年纷纷涌现物流行业组织似乎鱼龙混杂,给物流业发展带来不和谐声音。湖南省常德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会长李明三曾
痛心地指出,某些物流业的主管部门在利益驱动下,发挥行政执法优势组建行业协会,强行吸纳会员收取会费。一些地方交通部门组建的道路运输协会下还下辖货运协会、危险货运协会、汽车维修协会、出租车协会等4个分支机构。凡运输业从业人员和企业都要入会,1个“母协会”和4个“子协会”分别收取个人会员40元,企业会员2000至5000元的会费,而且都通过交警季检、年检硬行收费。没有交通部门或协会的收费章,交警不予季检或年检。稍微大点的运输企业仅缴纳各种协会会费就达8万至10万元之多,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
对于一惯被看作行业娘家的行业组织,人们不禁要问,仅凭行业主管部门的特殊身份,挂行业组织之名,做侵害企业利益之事,如此组织还能走多远?对另外一些非法行业组织,上海、广州等地开展了颇有成效的整顿,这值得推广。
作为服务支撑体系一部分的咨询服务机构也是物流业发展的短板。上世通律师事务所物流法律部主任王太禹对记者坦言“目前,国内物流法律服务机构、咨询机构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并不匹配。物流业虽交叉在商贸流通、运输等领域,但其法律服务及咨询服务却需要有专业的知识,目前很多人懂法却不懂物流。”
谈及物流管理软件,富基旋风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颜艳春似乎已没有当初的激情,冷静中有一些无奈,“目前,物流软件供应商与流通、物流企业发展不是很合拍。一方面,国内多数流通企业、物流企业仍以电话、传真等传统的沟通模式,部门与部门,总部与分部之间的信息难以共享,物流与信息流难以合拍。另一方面,国内物流软件商很多复制国外技术,一些技术也令客户难以适应。彼此陷入合作孤岛。在如何进行更好合作上,双方欠缺了解和沟通。”
物流企业如何与信息化装备企业合作,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企业还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
观念与和谐
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不和谐是社会物流整体不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绝大部分来自采掘加工制造业,由此引起的货运、仓储和管理等所付出的社会物流总成本超过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5以上,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8-10个百分点,而这种高成本也长期居高不下。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所流通产业室主任宋则指出,“这种局面使原来的产品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发生了新的结构变化,即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物流时间和物流成本所取代,并导致物流成本具体分摊在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中所占比重,已平均达到50-70%甚至更高,从而成了扩大内需、增进消费的新障碍。而多年来一再发生煤炭、矿石等大宗工业生产资料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实际上也包含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意。”
我国物流主要问题在于制造业,即工业企业普遍的“自营物流”,但“肥水不流外人田”并没肥了自己。“在历年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生产资料投资品销售总额中,工业企业自采自销比重高达70%;在社会总产品中,工业生产资料产品占75%,工业品物流总值占社会物流总值的85%以上,产品市场流通大部分在工业企业之间直接进行的。目前对工业企业为此自设的传统式采购、库存、储运、销售等所引发的巨额投入,及成本和效率难以估算。”
应该实现工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和谐共赢,工业企业需要转变自营物流的观念。宋则指出,据估计,中国运用信息技术向制造业提供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优化整合潜力巨大的工业采购、库存、储运、销售的传统流程,可降低现有物流成本的50-60%。据测算,在现阶段,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则可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倘若中国逐步逼近工业化国家平均成本(即占GDP的10-12%),则可节约物流成本8000亿元,相当于每年GDP增量的80%。
此外,地方政府也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区域合作。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合作为区域物流和谐发展创造了环境。再如以“加强经济协作,共谋区域发展”为主题的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近10年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使四省十四市的经济协作区的横向经济联合日趋活跃,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1995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四省十四市共达成和实施协作项目1124项,总投资386.55亿元,引进协作资金242.73亿元,实际到资111.76亿元。协作区成员市构筑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提高了跨省联运能力,充分发挥了地缘区位优势,在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物流等方面交通设施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