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设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 推动海峡两岸现代国际物流业交流与合作

2006-12-25 5:0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福州保税区从2001年开始致力于建设海峡西岸物流中心,中心设立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功能及对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为服务台资企业的进出口物资提供低成本、少环节、高时效的现代物流平台。经过近三年的开发与建设,已形成了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一个辐射福州乃至福建等周边省市地区、集进出口商品加工、配送、展示等综合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已基本成形。
    一、福州保税区建设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的必然性
    1.从地理位置来看,福州保税区具有区位和多式联运的优势。福州保税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0.8平方公里。地处中国福建省闽江下游北岸的福州马尾港内,距台湾基隆港149海里,距金门150海里,距马祖23海里,具有开展对台经贸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保税区所在地的马尾区内陆路交通十分便利,有铁路专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104国道和罗长高速公路及福温铁路擦肩而过,到长乐国际机场仅15公里,福州保税区紧接全国十大集装箱码头之一的青洲港,是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之一,水路交通十分便捷。福州保税区所依托的这种良好水、陆、空运条件和地理区位,使保税区具备了国际物流所必需的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
    2、从两岸人文经贸来讲,福州保税区具备建设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的人文经贸基础。福州保税区与台湾地区相近、血缘相亲、习俗相同,具有开展对台经贸合作的良好优势与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交流日益频繁,两岸交往逐步扩大.近年来,两岸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台湾已成为大陆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也是大陆的第二大进口市场。外经贸部统计,2003年1-10月,对台经贸总额466.3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对台出口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3.5%;自台进口395.9亿美元,同比增长28%。截至2002年底,累计两岸贸易总额达2679.3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26.3亿美元,自台进口2253亿美元,大陆累计逆差达1826.7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占台湾出口总额近四分之一,对大陆的投资占台湾对外投资一半,海峡两岸已经形成了“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台湾开单,大陆提货;大陆资源,台湾加工”这样一个合作格局,两岸贸易格局不断扩大和深化。这种状况为两岸物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两岸加快物流业合作的客观要求。
    3、从政策功能来看,福州保税区具备建设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独特的政策功能优势。由于保税区不设三道门槛,即关税、许可证、配额,同时又实行比较自由的贸易政策,保税区鼓励投资者在保税区内从事区内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对台贸易,鼓励在保税区举办国际商品博览会、展销会和产品介绍会,鼓励商品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进出,在保税区内自由流转。所以保税区实际上是一个准国际市场,或者说是“境内关外”的国际市场。这种就在家门口的国际市场运作,为腹地企业物资的运输、仓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使腹地企业在获得缓税、缓证、缓配额的同时大大提高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和效率,使从国际进口的物资更好地服务于腹地的经济建设,吸纳最新最广的国际商品信息向普区发散,另一方面又把普区市场的需求向国际市场发散。
    虽然,随着入世关税的降低,保税政策效应会有所减弱,但关税减让不等于零关税。我国政府承诺的只是把进口关税的整体水平从目前的17%降至9.8%,这意味着并非不存在关税保护,而只是保护程度降低。因此,“入世”后保税区的“保税”优势不仅还存在,而且有些商品如汽车等的“保税”优势在一定时期内还相当突出。
    另外,保税区整进整出,零进整出和海关报备进出口货物特殊机制,为企业进出口物流提供了条件。港区一体化大通关模式也为物流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通关时间获最更大效益。
    4.从腹地市场来看,福州保税区具备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所需要的腹地市场。福州保税区虽然不具备天津上海外高桥等保税区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市场辐射范围,但从省外情况看,邻省的江西没有设立保税区,浙江的温州等地经济发达、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浙南地区在地域上接近福州保税区。从省内情况看,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企业众多,全省的三资企业近三万家,台资企业近6000家,它们中75%以上都属加工贸易企业,这为保税区开展分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格局和发展前景。
    二、福州保税区建设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的实践意义
    1.为企业发展现代物流设立一个平台。福州保税区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为海峡两岸企业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成为现代物流企业聚集的硅谷。福州保税区不断完善区内物流软硬环境,不仅吸引了马士基、香港新浪威、台湾长荣、新加坡太平洋船务、福州外代、东港实业、中源商贸、宝翔实业、连发国贸等一大批物流公司和物流业务进区运作,而且区内传统物流企业外运储运、万全物流、华裕仓储、大裕集团、保税区物流通道公司等一批物流企业,也加入到国际货运代理、分拨、配送、拆拼箱、国际贸易等现代物流综合服务行业中来,以机电产品配送、进口鞋材配送、进出口货物拆拼箱服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运作园区在福州保税区已形成规模。蓬勃发展的现代物流业也进一步激发了国内外投资者入区投资物流业的热情:新加坡太平船务、厦门速传物流联合投资兴建的占地18000平方米的胜狮堆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另有一座1800平方米的物流仓库正在筹建中;香港新浪威在保税区投资兴建一座面积一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现代物流仓库已于今年十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其面向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地区的物流配送中心;冠捷电子公司的原材料全球配送及转运基地、日本三井物流为NEG 公司的配送业务、也已在积极筹划中;包括电子、化工、皮革、食品、手表等多种产品的近百家台湾企业,正在与保税区方面商谈物流协作。随着国内外物流企业的进区运作,海峡西岸物流中心越来越成为现代物流企业聚集的首选区域。
    2.为拓展两岸货物直航进行了成功实践。福州保税区海峡西岸物流中心建立以来,充分利用“两马先行”和“两门对开”及所属的青洲港是被交通部批准的两岸船舶试点直航口岸之一的机会,开辟“福州保税区--马祖—台湾”、“福州保税区--金门—台湾”、“福州保税区青洲港—台湾基隆港”双向货运直航,在推动两岸直航的发展进行了成功实践。2002年6月,在金门成功举办了福州商品金门展销会,开创了大陆商品首航金门的历史,推动了闽台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带动了两岸物流业的发展,被外经贸部赞为“破冰之旅”。自1997年4月份直航试点以来,已累计完成3615航次,货物吞吐量完成84.65万标箱,有力地推动了两岸经贸往来,在闽江口建立起了一个台商进口原料供应基地,形成了以化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建材等进口生产资料物流中心,为福建省及广东、浙南等周边腹地的众多台资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进口物资服务。
    3.成为国内三资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进出口物流的接点。作为货物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福州保税区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成为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为企业产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搭建了一条绿色通道。2002年上半年入驻的日本邮船控股的香港新浪威物流有限公司,为中华映管(福州)有限公司提供保税仓储、运输、清关等一系列物流服务,实现了原材料采购“低成本、零库存”的现代物流模式,使企业从成本、时间、服务、灵活性上获得竞争优势。而名列全球第二大显示器生产厂家的福建冠捷电子有限公司也入区设立公司,利用保税区每月提供价值三千多万美元电子零配件的物流配送服务,成为福州地区三资企业利用现代物流服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典案例。马士基出口拼箱业务、天津航都公司为富的乐公司提供的进口鞋材配送、泰国天然橡胶和台湾的PVE铺地制品的进口分拨业务、为中华映管提供进口原材料配送、冠捷电子进口原材料配送、马祖八八坑道、东引陈高酒分销等物流业务在我区渐成规模,有效地带动了保税区保税仓储、分销、配送、简单加工、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有力地拉动了保税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发挥了福州保税区作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绿色通道作用,为全省如福州清禄鞋业、冠捷电子及中华映管等大型三资企业提供了便捷的通关等政策功能条件,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费用,为企业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发挥了福州保税区的辐射功能,有力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外向型经济作出有益的贡献。自2001年物流中心设立以来,已实现进出口总值34906万美元,实现关税收入33285万元人民币,为福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了价值22亿美元的物流配送服务,各项经济指标每年均以成倍速度增长。
    三、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前景
    1.中国加入WTO为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带来广阔发展前景。随着中国加入WTO,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以及国内贸易市场的开放,将极大促进保税区贸易发展,同时保税区企业的进出业务必须在非保税区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专业外贸公司代理这一限制,使保税区仓储功能优势更加突显,国内出口企业利用保税区在拆、拼箱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开展货物分拨,同时随着国家进出口经营权的开放,外商可以在国内直接收购商品出口,而有些商品可以利用保税区进行商业性加工后分销给各国经销商,这一切都使福州保税区成为区域性货物集散中心有更大的可能。
    2.两岸入世为海峡西岸物流中心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两岸加入WTO必将更加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和物流业的发展,按照中国加入WTO有关协议,我们国家将在3-4年内全面推进物流业的对外开放,现在在物流领域还有一些没有向外商及台湾开放,按照时间表,是在3-4年内全面开放,包括取消大陆产品分销服务的限制。境外国外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以及本地制造产品,可以在批发、运输、维修等产业投产,在物流服务方面,我们根据入世的承诺,也是在3-4年内限制全部取消,通过3-4年的过渡期,境外的供应商可以建立100%的全资分资机构,作为经营机构,意思是加入世贸组织,为两岸物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入世是两岸物流合作深化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在WTO调整规范下,两岸经贸关系也将进入一个新的调整阶段,经贸速度也会向纵深方向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岸投资的规模和领域将更加扩大,两岸在WTO的共同承诺中,对台商特别是对在财团来大陆投资消除了大陆政策多变以及台湾当局常常采取主观措施等等,增强了安全系数,对扩大台商投资起到促进作用;二是两大贸易继续扩大和提升,到现在为止,在台湾1万多种进口产品目录当中,从大陆进口的占50%。根据WTO互惠国的要求,台湾同其他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同样适用对大陆,这些规定也有利于祖国大陆产品进入台湾,两岸贸易不平衡的局面也将逐步得到改善;三是大陆的企业、资金将进入台湾市场。目前台湾当局对大陆资金进岛还有限制,只允许含陆资不超过20%的企业到台湾设立分公司。四是两岸直接“三通”有望取得突破。根据台湾交通部、运输研究所的研究,两岸通航以后,不仅为台湾西部三个港口带来商机,还可以节约每年10亿的转运成本。五是两岸区域经济整合步伐不断加快,加入WTO后,两岸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行业中展开,中资合作的模式更加多样化,原先以垂直分工为主的形态将转变为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的模式,两岸经贸合作将充满生机,这些都对两岸物流业发展一个有利推动。福州保税区以其特殊的政策功能优势,完全可以成为台湾与祖国大陆贸易往来的物资集散地和物流转移枢纽。
    3.闽台两地物流业发展有很强的互补性。一个方面,福建目前物流业的发展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跟不上,专业化、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福建物流业的落后司恰恰说明我们可以引进台湾物流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及运作的手段,恰恰说明闽台两地物流业合作的余地和潜力很大。台湾物流业只有依托大陆,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福州保税区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战略规划
    1.功能定位:福州保税区海峡西岸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定位于建立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目标是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充分利用保税区“境内关外”的独特优势,连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形成以保税仓储为基础,以物流为中心的货物集散、分拨配送体系;以贸易、加工相结合的工贸一体进出口加工体系。
    2.战略布局
    中心设置:国际仓储贸易区、保税港区
    中心分国际仓储贸易区和保税港区两个功能区。仓储贸易区重点发展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功能为特征的保税物流业务,港区集中发展以码头经营、货物装卸为主的产业,两区之间实行海关的大通关五个一体化,即“舱单管理、查验管理、卡口管理、运输管理、电脑联网管理一体化”。
    国际仓储贸易区:位于福州保税区一期规划用地范围内,面积0.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功能为特征的进出口物流业务。利用保税区的政策、区位等优势,为港口和国内市场的大宗进出口货物提供集散、分拨、配送等业务;利用境内关外的政策优势,为转口货物、过境货物提供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如产品包装、改装、涮贴标签、加工、整理等);利用国际市场间的地区差、时间差、价格差,开展国际商品的展示、展销,实行运、展、销一体化,实现商品多流向、宽领域、快节奏的销售。同时,大量的商品在此完成深加工和精加工后,分拨到周边地区及国际市场,实现集货物存贮、简单加工、分拨、配送功能为一体的物流集散地的作用。
    保税港区:面积0.4平方公里,位列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是中国19个枢纽港口之一。现有20多条国际航线,与欧美日等40多个国家与地区通航,万吨以上泊位6个,港区总面积为28公顷,现有堆场可存放标箱1.5万个,拆装箱库5500平方米,冷藏插座228个,泊位长550米、水深11.5米,桥吊、轮胎吊、正面吊等设备一应俱全,并配有先进的海关检查系统,自九六年与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公司—新加坡港务集团合资后,货物流通速度在全国港口中处于先进行列。通过实施中的区港一体化的战略,将保税区的功能直接延伸到港口,有效增加港口的作业空间,做到货源有保证、集疏设施有基础,通关条件有优势,同时通过区港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形成具有自由港性质和功能的保税港区,从而使港口由传统功能向集交易、加工、配送、分拨、展销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功能转变。
    五.建设福州保税区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战略措施
    ——建立两岸物流合作的协调机制,推动两岸物流企业的交流合作。由于两岸政经连环套一直难以解套,那么推动两岸物流合作,我们认为应该以民间交流为主要的形式,循序渐进,逐步纳入市场化、规范化的轨道。当前要组建海峡两岸物流交流协会,建立一个中介组织,相互协助,规化物流基础,共商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基础设施的协调,人力资源政策的协调,及两岸物流合作的有关事宜。同时积极开展两岸物流咨询的交流合作以及物流人才的交流和培训,加强两岸物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坚持软、硬环境并举,创造一流的物流发展环境。在物流硬环境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区内道路、电讯网络建设;建立各种大型的仓储设施加快连接长乐机场的青洲大桥的建设,同时要完善港口码头、货物堆场的建设,大力开发建设各种适合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和可进行加工作业的标准厂房,为物流发展创造一流的硬件设施。在物流发展软环境建设方面,结合保税区实际,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保税区物流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要推进管理服务体制和创新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营造高效快速的运行环境,进一步改善通关、外汇、税务环境,加强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清除不符合“世贸”规则的法律、法规。
    ----加快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构筑国际物流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与国际互联网的运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逐步构筑物流信息平台,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鼓励物流企业使用大型物流软件,开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及货主、用户联结起来,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的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加快物流现代化进程,提高物流效率。
    ----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培育发展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面对入世后面临的国内国际物流业的激烈竞争,我区必须按照市场运行机制,深化区内物流企业改革,通过改制、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公司。同时要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及跨国大型物流企业,全面提升我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以使我区在未来激烈的物流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推动保税区“物流功能链”建设,扩大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空间。
    一是推进“港区一体化”建设,创建一流的物流运作区域。两区之间实行海关的监管通关一体化,即“查验、货物放行、仓单核销一体化”。通过实施区港一体化的战略,将保税区的功能直接延伸到港口,有效增加港口的作业空间,做到货源有保证、集疏设施有基础,通关条件有优势,同时通过区港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形成具有自由港性质和功能的保税港区,从而使港口由传统功能向集交易、加工、配送、分拨、展销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功能转变。使保税区拥有自己的港口码头,成为设施最完备、管理最先进、通关最便捷的货物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一个物流发展区域。
    二是推进保税区空港建设,促进保税区物流海、陆、空齐发展。福州保税区临近长乐国际机场,建设保税区空港不仅可以完善保税区物流功能,扩大保税区物流领域,最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扩大保税区功能的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三是推进保税区仓储物流园区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持续发展。目前,福州保税区的发展空间很有限,保税区的功能辐射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保税区政策、功能,同时也为发展壮大保税区自身经济实力,保税区应当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全市乃至全省各地建立保税区物流园区,形成福建省的物流网络,有效带动各地相关产业持续发展。
    从福州保税区海峡西岸物流中心发展两年多的历程看,中心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也已经基本形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初步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海峡西岸国际物流中心发展已从起步阶段向功能提升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迈进。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福州保税区海峡西岸国际物流将为两岸现代物流业的合作与交流架设起桥梁,为两岸物流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为福州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陈承茂在“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的讲话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