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政府还是企业?

2006-12-25 5:0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2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综述
   
    2002年,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无论是在政府推动还是在企业运作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去年,笔者曾以《成绩 问题 解决方案构建的发展链》为题对2001年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进行了追踪,在肯定物流发展成绩的同时,对“物流热”也报有一些担心,经过今年的发展,现在看来,有些属于过虑之举,但有些问题的确应当引起现代物流发展的各个参与方的足够重视,否则,我国物流将在某些误识、误导、误区的影响下,误入发展的歧途。
    回顾去年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历程,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各方对发展现代物流均倾注了更大的热情,从现代物流的特点、作用以及将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新型服务业态的培育产生的影响分析,高度的重视应是现代物流发展之福,在方方面面的推动下,现代物流的发展中的确又有许多值得赞同之处,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需要切实进行深刻的思考。
    从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有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需要引起各界共同关注,即究竟谁在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从现代发展效果与市场走向看,究竟应当由谁来推动,才能使物流的发展处于健康的和可持续的状态,是政府还是企业?由于缺乏宏观及微观现代物流发展资料的有力支持,要全面总结2002年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将是很困难的,下面不妨从几个视角来哦反映2002年现代物流的发展情况。
    第一视角:政府推动
    发展规划是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决策参考依据,对于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和具有现代特点的跨部门、跨行业复合型产业特点的现代物流业,制定发展规划更显必要。与此同时,政府政策既是实施规划的基础条件,也是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保障。
    2002年,物流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制订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城市及区域在物流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制定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是关于规划制定情况。由于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在制定后需要相应的行政批准程序方能正式公布,因此,无法完全按年度对规划的完成和进展情况进行准确统计。但是,为反映规划成果,我们仍可从已正式发布的规划、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研究工作的规划等情况做些总结,从中体现政府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成果、反映存在的有关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发布和完成现代物流(业)规划研究工作的省份、经济中心城市近30个,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江苏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2~2010年)》、《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广东省物流业2005年发展规划》、《南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和《汕头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等。此外,北方沿海、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及经济欠发达省市也发布或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如《北京市城市物流发展规划》、《云南省构建面向东南亚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吉林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广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等。
    上述规划的制定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提高社会对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视程度,明确发展目标与方向,确立发展重点和思路,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从此意义上分析,政府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
    二是关于政策制订情况。实际上,在规划中往往已包含了物流发展方面的政策,但各级政府部门为从实质上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在2002年还出台了不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政策和规定,对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4月,国家经贸委、交通部、外经贸部、铁道部、海关总署、国家质量检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制定了《加快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的若干意见》。制订该项政策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全国集装箱运输工作的综合组织与协调,包括公路、铁路、水运、口岸管理与改善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推动多式联运等相关措施。2002年6月,外经贸部发布《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深圳等地开展外商投资物流业的试点工作,加快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步伐。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邮政局《关于进出境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委托管理的通知》,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做出了明确规定。此外,交通部还在运输市场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法规。
    除国家部委政策外,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了物流发展相关的政策,比较有代表性的政策如2002年初,广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规定要重点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技改,财政每年给予每家企业贴息补助,并通过国有资产收益和土地出让金返还、商业用国有房产等有效资产划拨形式,增加国有资本金注入;企业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等所需设备等技术改造,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企业内部重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缴相关收费,未涉及产权变动的,免收由于内部企业间收益转移而发生的重复税费;在列入省规划的大型物流基地内设立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新增用地,按仓储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土地出让金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由当地政府按标准适当下浮;企业以原划拨土地为条件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可按一定比例的优惠地价缴纳土地出让金,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作价出资;企业以原划拨土地自行改造为物流配送中心,凡未涉及产权变更、转让的,免缴土地出让金;企业对旧仓库等设施进行易地改造,新建物流配送中心时,政府将企业原有土地依法有偿出让取得的土地出让金,返还企业用以抵缴新建物流配送中心应缴的土地出让金等;列入省规划和重点扶持的大型配送中心用电,按工业用电标准收取电费。
    同时,珠海市大幅降低港口部分规费的征收标准,以降低企业使用港口的成本;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现代物流园区土地管理政策》,在物流园区用地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定物流园区用地可分期支付地价款,新申请的用地项目地价可优惠20%,物流园区用地使用年限延长至50年等;天津市政府推出了《天津空港国际物区规划土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明确空港物流区用地涉及占用耕地的,应向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相关税费,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一次性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出让使用费确有困难的单位,准许先缴纳总额的30%,其余部分可分期缴纳;《陕西省邮政条例》规定,带有“中国邮政”专用标志的运邮车辆可以免办道路运输证,通过收费公路、桥梁、隧道时,免缴公路车辆通行费等。
    第二视角:企业推动
    在企业层面,现代物流发展的推动是积极的和有效的,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专业化物流服务与经营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首先,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跨国企业加快了进入我国物流服务领域的步伐,如联邦快递、联合包裹、马士基、总统轮船、沃尔玛等国外企业,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企业,或依靠国内物流企业发展经营网络,或采取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的形式,积极拓展在我国物流市场的经营规模与水平,随着这些跨国企业大举进入,现代物流理念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在我国得到较快推广,促进了国内物流企业的重组、整合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
    其次,国内传统物流服务企业积极通过主业转型、资源整合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了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经营服务转型。如铁路运输在其他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中逐步加大了市场化改革步伐,除传统运输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而增强了活力外,五定班列、行包专列、快运、集装箱运输等新的能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运输方式发展快速,特别是快运等领域正依托自身优势稳步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型。公路运输在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万公里的基础条件下,依托高速公路的城市间的运输市场得到较好开发,城间快运、集装箱运输、冷藏运输等的发展进入轨道,运输质量和效率有了一定提高。水上运输中的沿海物流组织、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上海、深圳、香港港口正成为与我国在国际上经济发展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集装箱枢纽。航空运输已成为国际、国内物流企业角逐的重点,联邦快递、联合包裹和中外运集团等企业均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发展航空物流,使航空快件、快运成为航空货运的重要增长点,全国依托枢纽航空港的航空运输网络化运输体系正在形成,构建独立的航空运输系统也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运输代理和仓储业也在物流发展中发生着面貌的逐步改变。
    其三,第三方物流业已逐渐“浮出水面”。2002年,我国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形成初步规模,以广州宝供、深圳新科安达、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国邮政系统物流企业和大田物流等为代表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具备市场培育与竞争的双重能力,在经营管理上,部分企业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从物流服务发展的角度,我国将进入物流市场重新定位和发展战略导向的市场细分阶段,对带动传统企业服务转型,造就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奠定了基础。
    其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得到工业生产、商业流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广泛重视,以海尔、上海华联等为代表的企业,其物流技术的应用已达到较高水平,为现代物流管理在我国生产、流通领域应用摸索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第三视角:应当由谁来推动
    上述给出了发展现代物流的两个角度的情况,成绩应是基本事实,通过对2002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的进一步分析,似乎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现代物流在2002年的发展是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的结果。但是,有些现象应促使我们从第三视角对现代物流的发展问题进行进一步认识和分析,即究竟谁推动了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应由谁来推动其发展?
    第一,关于政府推动的效果问题。首先,从既有的物流方面的发展规划分析,政府规划的角度分别为:现代物流、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产业、城市物流、物流中心等,尽管提法有差异,但在有关概念上是等同使用的,反映出政府层面对现代物流的发展内涵、机理和方式等尚存在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其次,在相当部分政府规划中,往往将发展目标定位在成为一定区域的物流中心、支柱产业和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方面,未能按照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改善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提高社会物流效率进行规划,在推进现代物流发展上存在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因规划的方法论局限,使各地政府在规划上相互借鉴时导致了一定的雷同,对现代物流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如何才能维系一个健康的现代物流发展局面,是依靠政府力量还是市场力量?回顾2002年的现代物流发展历程,不能说政府所做的努力不够,规划、政策、项目一个接一个完成;也不能说政府的作用不大,没有政府的推动,现代物流的推进决没有如此之快。但是,政府的介入,因理论、认识上的不足和存在一定偏差,发展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地区甚至发出有无物流发展规划一个样的感叹,这虽然不是物流规划本身的问题,但是,定位不准(包括政府在物流发展上的定位不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将物流的组织运作概念与宏观物流环境、物流效率、企业发展等混为一谈,即将作为实际物流组织的物流中心、区域(城市)在物流网络体系中的功能、区域物流成本与效率等没能很好区分,在政府的驱动下的确出现或助长了一定的盲目,如部分地区在物流园区发展上出现的“圈地运动”、在企业培育上的“拔苗助长”、在物流信息化上的“贪大求洋”等问题,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势必破坏现代物流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和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误入歧途,这种状态下,由政府来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要达到目的显然也是较为困难的。
    第二,关于政府推动的效率问题。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政府改革的步伐加快,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在向减少直接参与、干预经济的方向转变,市场也因此而正在成为资源配置、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部分地区在制订物流发展政策和规划时仍存在较强的计划经济痕迹,动辄扩大市场准入审批范围、以扶持为名直接参与资源配置、以部门出面进行分割色彩浓厚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以区域物流中心建设为名进行新的地方保护与封锁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对现代物流的良性发展较为不利。
    由于政府定位欠准和直接干预,虽然本意在于推动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希望扶持本地范围内的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但是,现代物流是在供应链基础上的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网络化管理技术与运作方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非市场经济政府手段的推动,往往会导致发展成本较高,与现代物流所追求的低成本、高效率和良好服务规律相悖,现代物流的发展效率自然也就不高。
    第三,关于企业发展的方向问题。第三方物流是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的物流发展概念,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我国2002年物流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具有物流名称的企业数量也因此大幅度增长,全国虽无准确的统计,但几乎各地及每个城市均已拥有自己的“物流”企业,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对物流的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只要从物流的第三方的内涵上加以分析就不难得出答案。
    第三方物流是从物流活动的角度给出的泛指概念,即只要不是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自己组织物流,均可归入第三方的范畴,加之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时的服务方式、内容、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无须非得冠以物流的名称不可,事实上国外许多知名物流企业也未见其称为物流公司,其发展并未受到多大影响。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从事物流各个环节服务的企业要按照现代物流的特征进行服务方式和内涵的转变,特别是货运和仓储企业要积极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型,国家计委在《“十五”综合运输专项规划》中提出的“货运物流化”,其本质就在于加快交通运输对物流发展的适应性。因此,培育物流服务企业的重点应放在服务业态、服务手段、服务效率和服务效益等的改善和提高上,不应仅仅热衷于搞没有实际意义的“翻牌”企业。
    第四,关于如何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问题。基于2002年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要真正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政府和企业均应转变观念,找准自己在发展上的定位,克服短期行为和减少功利色彩,推进我国现代物流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政府应切实转变管理体制与机制,要将政府的职能转变与现代物流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引导现代物流发展的作用,要相信市场的力量,政府要在一定之规下做好“裁判员”,不应当再兼有“运动员”角色,从而使现代物流能在政府科学的规划和政策引导下健康发展。特别是要设法避免出现政府部门在短期内得不到预想的“政绩”,使物流成为“烫手的山芋”而不愿管、不敢管的现象。
    为此,政府必须从国家、区域等全局高度进行物流网络建设和设施规划,必须从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物流成本、效率、效益的高度考虑一定区域的现代物流的发展。企业也必须克服希望通过物流获取暴利的不现实期望和想法,脚踏实地,逐步提高物流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物流经营管理水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