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郑州大都市区物流一体化发展体系

2017-4-1 11:39:41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 关注度:
摘要:近期,国家发布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郑州大都市区。物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黏合剂和加速器,在全球投资贸易体系与新经济秩序正在重构的大背景下,构建设施互联互通、功能衔接互补... ...
近期,国家发布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郑州大都市区。物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黏合剂和加速器,在全球投资贸易体系与新经济秩序正在重构的大背景下,构建设施互联互通、功能衔接互补、运营高效便捷的都市区物流体系,以区域物流一体化助推郑州大都市区经济社会融合协调健康发展,对强化郑州大都市区开放门户、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功能,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导向

  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跨境电商综试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构建陆上丝路、空中丝路和信息丝路,提升国际中转集拼、大宗商品交易、全球采购分拨等贸易物流服务。服务中部崛起和中原城市群规划实施,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物流监管协作等方面主动出击,推动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拓展发展空间,逐步降低物流业对规模速度和都市区内产业的依赖。

  切准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变化趋势。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拓展延伸物流服务价值链,以产业融合、平台整合、模式变革提升物流业能级,为未来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益生产等协同制造提供更高品质的物流服务。适应信息时代新型城市生活方式变革,强化与网络购物、线上消费、电商O2O等生活消费新模式协同发展,完善城市共同配送和“最后一公里”物流体系。

  推动都市区融合发展空间体系构建。按照都市区总体功能定位,立足分层、轴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引导物流业在郑州中心城区外围和沿产业发展轴带布局,推动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和物流园区共建。有序疏解郑州物流分拨、批发交易等非核心功能,创新发展国际多式联运,提升国际航空铁路枢纽功能等。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完善都市区物流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信息互通、重大问题协商、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政策协同,打破区域、部门分割壁垒。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物流业开放体系,积极引进培育具有跨国供应链运营功能的物流市场主体,提升基础设施、通关效率、货物跟踪、信息化等国际通行物流指标水平。

  构筑协调联动空间格局

  畅通物流通道构建空陆集散网络。发挥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突出抓好“两通道一网络”建设,建立连接“一带一路”沿线中心城、沿海港口的通道网络体系。增加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班次和密度,拓展境内外集疏网络,做精“一干三支”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构建东联西进的陆路通道。串联亚洲航线、加密欧美航线、拓展非洲航线,完善枢纽航线网络,构建连接全球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空中通道。加快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完善大能力货运铁路、高速公路网,实现与国家综合交通网络的有机衔接,构建高铁为主、航空公路为辅的立体高效集疏网络。

  着力打造三个重点物流园区。郑州航空港物流园区,强化与新郑综合保税区和功能性口岸联动,重点针对电子产品、工业零部件、医疗器械、高端商品等高时效、高附加值产品物流服务需求,吸引全球分拨中心集聚,拓展融资租赁、国际贸易、保税展示、国际快件中转集拼、维修检测等功能,打造枢纽口岸型物流园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强化与自贸区、集装箱中心站联动,搭建物流资源交易平台,提升快递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商贸物流能级,打造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园区。谋划建设郑州高铁路南站物流园区,探索制定空铁联运设施标准,设计空铁联运物流模式和流程,打造全国高铁物流创新示范工程。

  加快建设七类专业物流基地。按照都市区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和未来交通组织,结合郑州中心城市批发市场迁置,在郑州市区周边建设一批商贸物流基地;结合食品工业升级,在许港、郑新产业带布局冷链物流基地;聚焦寄递便利化和服务精细化,完善多元快递末端派送网络,在交通枢纽布局快递物流基地;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功能性口岸,布局建设保税物流基地;探索开展医药物流服务外包,鼓励发展医药电子商务,建设大型自动化医药物流基地;推动物流业深度嵌入制造业供应链,在产业集聚区布局先进制造业物流基地;规划建设集甩挂运输、车辆换装、零担配载、信息服务、商务配套于一体的公路货运枢纽,打造城际干线运输与市内配送的转换中心。

  推动创新高效绿色发展

  促进产业跨界融合。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强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联动,以全程供应链物流服务支持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推动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合理布局校区、社区、商区、楼宇等末端配送设施,完善线下分拨配送物流网络。推动物流金融创新,鼓励开展代收代付、动产质押、仓单质押、融资租赁等物流金融增值服务等。

  推动区域物流联动。加强与周边重要物流枢纽节点的联动,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等区域的深层次物流合作。支持冷链、快递等优势物流企业以资本、管理、技术输出等方式,拓展完善跨区域物流网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交流合作,支持物流企业借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产能合作项目“走出去”,提供配套国际物流服务,拓展全球物流网络。

  创新发展多式联运。推动机场、铁路、陆港等领域企业资产业务重组,引进主要海港企业和国际物流集成商,组建多式联动市场运营主体。推动建立与全球主要货运机场的航空货运联盟,与中欧班列枢纽节点的陆桥联盟,与沿海沿边及全球主要枢纽口岸的大通关合作机制,开展与主要海港的股权合作和联运基础设施共建,全方位提升物流集散范围和运营组织效率。

  提升绿色智慧水平。开展仓储、搬运、配送、接驳等公共基础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改造,推广托盘、集装箱等周转联运设备标准化与循环共用,率先启动物流信息、冷链、多式联运等重点领域的地方标准制定。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物流业的广泛应用,支持开展智能物流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加快物流管理、技术、模式创新,培育“互联网+”高效物流标杆企业和标杆园区。积极推进城市共同配送和甩挂运输试点,鼓励包装器具的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构建低环境负荷的循环系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