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份额博弈缘何突然不再是问题

2016-12-13 15:22: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2015年国际油价处于历史低点急需提振之力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尚就全球原油市场份额博弈而迟迟不愿协议减产;在2016年国际油价处于合理低位之时,OPEC和非OPEC国家却联手送出了一个“大礼包”,即15年来首份全球减产协议。缘何之前各方纠结的国际原油市场份额突然不再是问题?

  财政压力大沙特妥协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高健认为,此次“破天荒”达成的减产协议,沙特称得上是最大的让步者。首先在OPEC内部,沙特在本国同意减产48.6万桶/日的前提下,容忍了伊朗10万桶/日的增产请求;其次对非OPEC国家,沙特在俄罗斯擅自将减产措辞改为冻产,进一步给全球联合减产行动增加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先行在OPEC内部作出了明确的减产承诺,“先期背书,这是在2015年产油国博弈最为激烈时期所不敢设想的。”

  之所以此次沙特会做出如此大的牺牲,显然与低油价给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分不开。资料显示,为了应对低油价给沙特经济带来的挑战,2016年以来,沙特方面不仅全力“开源”,比如彭博社报道称,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计划未来5年针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和韩国原油市场拟投资700亿~800亿美元;而且也“节流”,比如沙特内阁就批准了一系列增加税收的措施,包括大幅提高签证费和交通罚款等政府收费项目等。另外还提出了“2030愿景”,力图让非石油经济发挥提振沙特经济的作用。

  尽管如此,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大幅削减了政府开支,但2016年沙特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仍高达20%。

  份额有优势俄乐见其成

  那么一向在减产问题上态度“反复”的俄罗斯此次又为何如此痛快呢?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份额优势。

  资料显示,2015年5月至今,俄罗斯多次从沙特手中夺走了原油对华出口第一的宝座。高健分析有两点原因:一是高层推动,中俄政府对两国能源合作寄予厚望,更在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后密集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大单,其中就包括原油进口;二是中国地方独立炼油厂的需求为俄罗斯打开了“机会之窗”。

  高健进一步阐述,2015年,中国政府决定向地方独立炼厂发放进口许可证,以帮助促进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激活了中国对原油进口的地方需求。而出于物流成本等因素考量,中国原油市场这一部分“新产能”很大程度释放给了俄罗斯原油供应商。

  在市场份额有保证的前提下,对俄罗斯而言,油价自然是越高越有利。目前,全球油价稳定在50美元/桶且有持续走高的趋势。而据阿尔法银行方面消息,俄罗斯政府2017年的预算草案是基于每桶40美元的油价所制定的。在每桶40美元的基础上,每当油价上涨1美元,俄罗斯政府的预算收入就会增加20亿美元左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