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航运电商的生存逻辑

2015-6-3 14:17:00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互联网+”的东风劲吹,第三方航运电商风生水起,初创阶段的“烧钱”大战正酣。谁能领军,取决于航运电商能否突破束缚其发展的三大瓶颈。


  2013 年11月,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在“上海航运交易论坛”上预言,“航运将成为电商开发的处女地,2014年航运电商有望成为行业热点。”言犹在耳,在传统行业纷纷“触网”的大背景下,航运物流业开始“互联网+”的征程。除了锦程物流这样的老牌网站,近两年陆续诞生了中远泛亚航运、海运订舱网、一海通、运去哪、航运城、物贸汇、大掌柜、码头网、船讯网、九爪鱼、咖狗网等数十家大小不一的航运电商平台。


  在5月13日召开的“第二届航运与互联网峰会”上,中远集运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杨磊指出,去年中国GDP总量中约九成由传统企业贡献,未来几年或将有近一半的GDP由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来完成。以“互联网+”和传统企业转型为基本特征的在线B2B经济,将是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线下到线上的蜕变


  航运电商平台风生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几年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燎原之势。航运城CEO萧裕君在接受《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他在美国早年曾就职于美国航运局,对国际航运业有过很深入的研究和实务经验,之后转行从事互联网专业研究期间就一直密切关注航运物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于其他行业,航运物流业的互联网化进程明显滞后,还处于“web 1.0”阶段。因此他认准这块市场空白,毅然回国创业,又正好赶上国内政策东风劲吹,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到“互联网+”的提出,都在客观上助推了航运电商的成长。


  除此之外,低迷的航运物流业产业链上下游都存在降本增效的内在需求。运去哪CEO周诗豪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航运物流业因货主与货代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服务价值错位等原因造成发展迟滞。就货代企业而言,正面临外贸业务缩减和收费模式单一的双重挑战,亟需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拥抱互联网是转型的首选途径。鉴于航运物流业环节众多、流程复杂、用户需求场景纷繁等特征,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开放式交易平台,运去哪的目标是将所有匹配的服务资源融入平台,使相关各方可以基于诚信、公平、高效的价值标准开展交易,提升交易效率。


  萧裕君表示,航运城最重要的使命是建立一个货主与货代企业之间透明、公开、公平的沟通及服务的第三方平台,优化从订舱到运输的物流代理层级,理想状态应降至2~3级,从而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更快、更直接地连接货主企业和承运人。同时,通过互联网,货主企业从船期选择、在线比价、下单订舱,到提单确认、提单追踪和报告,以及运费结算支付,乃至移动查询、跟踪货箱从装船到交货的实时状态,均可在平台上实现,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目前,中国的航运电商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船东系的垂直电商平台,如中远无界、泛亚航运电商、中海一海通、中外运海运订舱网等。该类垂直电商平台背靠船公司,出售可供选择的不同船期的舱位。第二种是货代和互联网企业等建立的第三方电商平台,如运去哪、航运城等。以这两家为例,前者可提供在线运价查询、报价、订舱等在线撮合交易功能,以及提供物流顾问、货物追踪,运输风险预警和风险担保等一揽子平台服务,后者可帮助客户完成运价发布、查询订舱、采购竞价、企业及行业信息查询等综合服务(见表)。第三种是航运金融电商服务平台,如中外运旗下的“运易通”电子商务平台,这个B2B平台为交易方、物流商和融资方提供在线融资、线上交易、电子支付和线上投保等综合金融服务。


  遭遇三大瓶颈


  众多航运电商的经营模式貌似身怀绝技,但在“烹制”“互联网+航运”这道“新菜”时,都或多或少遭遇初创阶段不可逾越的瓶颈。


  首先,初期业务流量不足。平台建设是一种“烧钱”的创业模式,初期的巨大投入使得航运电商平台非常期望能够尽快实现业务流量爆发式增长,从而继续吸引更多资本或者资源的投入,在平台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周诗豪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透露,运去哪在吸引到源码资本A轮融资前,一直自掏腰包,“烧”了800万元的创业资金。


  其次,复合型人才匮乏。从事航运电商需要既懂航运业务又懂互联网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不是光靠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丰富的从业经验。目前航运城旗下35人团队中一半是开发人员,一半是商务运营人员,而运去哪的技术开发团队人员更占到其总部60多名员工的一大半。两家企业新进员工都需要经过航运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培训,目的就是弥补知识结构的短板,打造“互联网+航运”的人才。


  第三,盈利模式 “雾里看花”.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以实现盈利为目标。在航运业的生态系统里,资金的驱动源头在货主企业和船东两方,想从现有的商业模式中获利,就需通过满足这两方的需求来重构航运业的生态环境,绞尽脑汁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据悉,航运城正计划通过拓展广告、金融服务以及完善物流环节的细节服务来吸引更多海外货主。运去哪则专注于货主企业端直接客户的深度“地毯式”开发,以凸显自身核心竞争力,夯实未来盈利的基石。


  同时,第三方航运电商平台做大做强还面临着大型国企垂直电商各自为政式发展的竞争以及源于行业习惯、航运物流传统利益链等方面的阻力。对于航运电商对传统货代企业的冲击,世界货运联盟中国区首席代表王大民认为,电商平台与货代企业之间并不是“鱼死网破”的关系,货代企业是附着在航运企业服务层面的延伸。周诗豪则表示,运去哪面向的是有精细化管理需求、谋求向互联网转型的货代企业。他说:“货代企业应改变现有的差价收费模式,靠增值服务的深度和品质取胜。未来仅约30%的货代企业能存活下来。”


  此外,航运电商目前的服务主要停留在“港到港”层面,“门到门”服务还未成型。海通证券航运分析师姜明认为,简单的“港到港”服务的核心是“舱位费+综合服务费”要低于同类竞争者,但这使生态圈构建难度大,客户难以产生黏性,盈利空间有限。现阶段航运电商无法实现海运“门到门”服务的大范围资源整合,未来整合者大概率来自行业外。


  互联网初心不改


  姜明理想中的航运电商是能提供包括两端、海运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综合解决方案的第三方平台:渠道下沉到终端;船公司、货代企业资源都是这个平台的被整合者;客户在舱位和价格上自由竞争;妥善处理退单甩舱等失信行为;总体平衡舱位供需状况。第三方航运电商平台只有朝这个方向靠拢才能从众多航运电商中脱颖而出。


  互联网不仅为海运贸易带来运营的便捷、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更在深层次上改变了底层商业逻辑,即通过航运上下游的联通实现各个单元的整合,从而创造出无数新的商业模式。海运订舱网CIO王刚为未来航运电商的发展描画了“两步走”的蓝图。


  第一阶段,运价整合平台。在原有市场模式下,快速形成几大第三方运价交易平台来整合运价资源,实现优惠运价和订舱流程标准化。通过运价整合,交易变得真实健康,交易信息和出运信息成为平台核心价值。同时,平台和中小货代企业的信用体系也得以建立,交易信息成为中小货代企业颇具价值的资产。当然,要实现第一阶段目标,必须啃下有效解决舱位保障和连接货主企业、船公司两大资金驱动源头这两根硬骨头。


  第二阶段,终极航运电商平台。船公司以入股形式或自建电商平台对接第三方公共航运电商平台,通过第三方运营平台提高公信力,实现平台实价和直接交易。如此,第三方平台可以规范订舱基本操作,并向买方提供及时、真实、可信、规范的箱货操作信息。同时,整合报关、拖车、港口操作等货代企业服务,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毫无疑问,谁能真正实现货主、平台、船东三方共赢,谁就拥有航运电商真正的未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